40多年来,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通过“精农业、稳工业、兴旅游”,由贫穷的“光腚屯”一跃成为富裕的“亿元村”,不断续写着黑土地上的传奇。
1946年,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在东北地区开展。著名小说《暴风骤雨》反映的就是当年发生在元宝屯的土改往事,元宝村因此声名远扬,被称为“中国土改第一村”。1978年以前,元宝村还很落后,村民生活困难,村集体背着27万元外债。改革开放给元宝村带来新机遇。在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的带领下,元宝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铅笔、筷子产业。近年来,面对产业格局的变化,元宝村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稳步转型。如今,全村总资产超过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元宝村党总支着力打造集生态科技推广、新品种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导农民走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推进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农田。在农机、绿色水稻、食用菌、大榛子等产业基础上实行了“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充分发挥党总支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村党总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立足元宝村水稻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旱改水”2000亩,带领村民通过8年试种,成功种植“稻花香2号”优质品种水稻,注册“村镇香”商标,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带动村民增加收入165万元。
1985年,元宝村村民集资3.7万元成立小木农具加工厂。2012年,元宝村投资1.23亿元建设铅笔工业园区。发展至今,铅笔产量已占全国同类市场的25%以上,铅笔板产量占全国同类市场的60%以上。
土改文化资源是元宝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元宝村党总支充分利用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暴风骤雨》原创地的优势,深入挖掘土改红色文化底蕴,擦亮“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2002年,元宝村启动了土改文化园区建设。2005年,《暴风骤雨》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区的重要景点,也是哈尔滨市红色旅游重点建设的旅游景点之一。2016年以来,该纪念馆已接待游客近16万人次,让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