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一二三产融合 日期:20201012
我国城乡消费增速同步转正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安徽肥西县 唱响休闲农业振兴曲 建设美丽乡村的“留白”技法 农文旅融合助少数民族脱贫 乡村旅游富农家 农业产业“抱团”中发展壮大
  006版:一二三产融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我国城乡消费增速同步转正
·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 安徽肥西县 唱响休闲农业振兴曲
· 建设美丽乡村的“留白”技法
· 农文旅融合助少数民族脱贫
· 乡村旅游富农家
· 农业产业“抱团”中发展壮大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文洪瑛

  近年来,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在大力发展好脐橙、蔬菜、油茶、优质稻等主导农业产业基础上,积极发挥优势,逐步发展形成了甜柚(斋婆柚)、中药材、稻虾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优势鲜明、规模经营适度、示范带动突出、质量效益提升的都市型、休闲型、体验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牢牢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南康区树立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看数量更看质量、看理念、看思路、看举措”的工作导向,出台了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攻坚方案,层层压实责任,不仅解决了多年来村级集体经济想抓抓不紧、想抓抓不好的问题,更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增强特色产业发展领航动力。近年来,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特别是充分利用北部乡镇生态资源好、水源条件好、耕地地力好的优势,引进社会投资,发展了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不影响生态环境”特点的稻虾产业。2019年,全区发展稻虾基地3900亩,产量488吨,产值1950万元;预计2020年可达到4500亩,产量567吨,产值近2300万元。在发展稻虾产业过程中,南康区严格执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不仅牢牢把握了耕地保护红线,更让一亩地产出了双份效益。

  甜柚(斋婆柚)是南康的传统特色产业,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受新型农业产业冲击、市场受众转移等因素影响,一度呈现萎缩状态。对此,南康区把“中国甜柚之乡”作为彰显南康地方特色的名片,大力实施南康甜柚“标准化、品牌化、精品化”经营战略,强化果业技术指导,对甜柚这一品种进行保护和改造提升,对果园实行标准化改造升级,打好黄龙病歼灭战。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南康甜柚果品质量评比大会,组织种植大户参加“赣南脐橙、南康甜柚西安推介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南康甜柚”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稳步提升。目前,南康甜柚种植面积达5.76万亩,年产量约4.3万吨,年产值约2.58亿元。老产业不仅保住了,更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药材是近年来在南康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2016年以来,南康区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把中药材产业列入产业扶贫政策范畴,列为全区重点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坚持扶大扶优,引进种植半夏、茯苓、葛根、灵芝等中药材的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南康区注重做到“二结合”“三结合”,比如把发展茯苓产业与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利用茯苓能用松树树桩种植这一优势,通过引进赣州福临菌种有限公司,推动茯苓产业从2018年1个基地发展到2020年3个连片基地,面积超1万亩、产值2000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茯苓种植基地。目前,全区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21个、面积1.13万亩。2019年产量2220吨、产值2660万元;2020年预计产量可达2710吨、产值4100万元。

  本报记者 文洪瑛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