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00929
勤劳兴业开启小康新生活 改水搬迁谱写幸福新篇章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六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我国主要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先锋作用显著 民族团结一家亲 其乐融融奔小康 图片新闻 宋家镇让党群服务大厅成百姓“便利店”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勤劳兴业开启小康新生活
· 改水搬迁谱写幸福新篇章
·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六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我国主要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先锋作用显著
· 民族团结一家亲 其乐融融奔小康
· 图片新闻
· 宋家镇让党群服务大厅成百姓“便利店”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9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行走南疆三地州看脱贫之二

改水搬迁谱写幸福新篇章

本报记者 高文 冯建伟 刘昊

  拔除穷根发展产业是根本,产业发展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改善民生,匮乏的资源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阻碍了南疆人民脱贫致富的进程。解决好南疆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等难点、热点问题,南疆各地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啃“硬骨头”,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涝坝水到安全水,实现农村饮水“三级跳”

  走进伽师县江巴孜乡依帕克其村37岁村民外力·艾山家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坐在葡萄架下,女主人热情地给我们端出瓜果,还用新通上的安全饮用水给我们泡上香喷喷的果茶。现在,家里打开水龙头,甘甜的水用起来很方便,做饭、洗衣服、洗澡都没问题。“新的美好生活,已经来了!”他开心地笑了起来。

  伽师县长期为饮水困扰,千百年来,伽师县各族群众一直饮用涝坝水,到枯水期,因涝坝长时间蓄存水,微生物和各类动植物滋生,污染严重。饮用前,需要用细筛子过滤沉淀后再使用。因群众长期饮用涝坝水,致使各种地方病肆虐流行。

  1995年,伽师县实施了第一轮防病改水工程,抽取较为洁净的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并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人们从喝涝坝水到喝自来水,从拉水挑水到自来水直接入户,饮用水水质和用水方便程度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伽师县还是全国闻名的“苦咸水”地区。由于伽师县特殊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频繁的地震灾害,造成地下水硫酸盐、氟化物普遍超标,水质不稳定、不达标。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伽师县于2019年5月开工建设新一轮城乡安全饮水工程。

  此次安全饮水工程分取水、输水、供配水三个子工程,总投资17.49亿元,其中取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809万方沉砂池1座、引水闸1座、2.47公里引水渠、日处理能力8.5万方总水厂及引水管;输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总水厂至伽师县城水厂之间的输水干管及其附属建筑物,长度为111.89公里;供配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伽师县输水支管167.37公里、新建、改扩建分水厂17座、配水管网1548公里及入户工程16874户。

  历经八个半月的艰苦奋战,伽师县城乡安全饮水工程于2020年5月20日完工,伽师46万人民喝上了甘甜、洁净、达标的冰川融雪水,喝“苦咸水”的日子从此成为历史。

  农村通了方便卫生的自来水,解决的不仅是农民群众的饮水难题,更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必要条件。“这回是真正的健康水!”艾山激动地说,改水后,村民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特别是发展产业,“大家想法更开阔了。”库热西·哈吾力说,水好了,来的人多了,村民们更有干劲,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

  

  易地扶贫迁新居,搬出群众“幸福感”

  “搬迁前家里距离县城有115公里,以前去趟县城坐车要四五个小时,每年也就能去一次县城,现在可好了每周都能去三四次。”家住阿克陶县丝路佳苑安置小区的克孜勒陶乡艾杰克村牧民图尔迪艾力·干吉说。“现在住的房子宽敞明亮,想看电视了坐在沙发上一按遥控器就可以看,打开水龙头随时都有自来水,打开天然气就可以做饭,冬天屋里的暖气足以舒服过冬。”一栋栋黄白相间的楼房,花坛、草坪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文化广场、医院等“硬件”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世代生活在牧区的图尔迪艾力·干吉从没想过生活可以过得这么惬意。

  致富带头人祖拉依喀·玉散带领丝路佳苑里的26个姐妹办起了柯尔克孜族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她们以设计制作柯尔克孜族民族风格手工刺绣、服饰和手工地毯为主。其中有17个姐妹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通过合作社增收脱贫。刺绣合作社还把定居的牧民组织起来,先后组织手工刺绣培训3次,鼓励200多名待业在家的妇女参加培训班,至今已带动20多户牧民脱贫致富。

  “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等‘后半篇文章’,继续加大相关配套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提升和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让搬迁群众大步奔向环境优美、生活便捷、人居和谐的幸福新生活。”

  克孜勒陶乡党委书记杜发成介绍,为了让这些搬出大山的牧民搬得出、稳得住,有关部门专门统筹各类资金,精心选择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了馕产业、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四大产业”,实现了2988名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实现就业,确保搬迁群众能致富。2019年搬迁牧民人均收入达11088元。

  

  丝路重镇变容颜,古城焕发新生机

  有150年历史的莎车县老城喀赞其街,因历史上居住制作销售铁锅、铜锅的匠人较多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喀赞其街自发形成了以铁锅、铜锅制作为主,民间手工艺、饮食、农产品销售为辅的商业街。但是由于是土块房、砖木房、干打垒,基础设施不全、道路不平、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等诸多原因存在安全隐患。

  2019年9月,莎车县启动了喀赞其街棚户区改造,按照提升发展传统产业与旅游业结合,与民俗建筑和文化结合,将喀赞其街作为老城景区重点改造。祖辈四代在喀赞其街开烤包子店的阿布都卡哈尔借棚户改造,把自家的个体烤包子店升级成为餐饮公司,经营面积从300平方米扩大到700平方米,每天接待游客数量翻了三四倍,每天经营收入也增加近10倍,安置就业人员34人,其中有贫困家庭人员6人。

  修旧如旧的喀赞其街旧貌换新颜,形成了以喀赞其街为主,东西连接东关街和商业路,全长1500米的商业带,目前有业态28种,商铺1052家,从业人员2633人,仅喀赞其街就有商铺363家,带动就业960人,日营业额近百万元。

  莎车县充分挖掘莎车老城底蕴浓厚的旅游文化,把老城区改造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突出十二木卡姆非物质遗产、“丝路重镇、古城莎车”等历史文化元素,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了“老城改造+旅游文化”新业态,目前老城商业核心圈旅游产业已突显。去年莎车老城区年接待游客233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2.78亿元,直接实现创业就业6340人。2020年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接待游客213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带动就业创业9121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