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赣州分行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朱传军(中)在崇义县上堡乡的脐橙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了解贷款使用和脐橙生长情况,指导果园主做好脐橙管护。 曹云松 摄
东北武夷山脉、西北罗霄山脉、南方南岭山脉包围的江西省赣州市,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
这同样是一个深度贫困的地区。赣州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千万,是江西仅次于省会南昌的第二大城市。由于自然环境、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赣南经济发展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社会民生问题突出,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江西赣州分行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迅速出台一系列加强金融服务、做好金融助农的措施,以金融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让党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高高飘扬,体现出国有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
江西省于都大地,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稻菽千重,满目芳菲。从80多年前红军长征三大渡口的罗坳圩镇出发,沿平整宽敞的水泥公路,车行不过20分钟,便来到了大桥移民新村。青山绿水之间,一幢幢崭新的两层小楼整齐排列,住着从大桥古嶂片区整体搬迁过来的133户村民。
郑地秀的家就在新村入口处。现年68岁的郑地秀形容过去山上过的不堪日子是“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古嶂山上不是石头就是沙土,辛苦开辟的梯田地块小、难耕作,人们无论怎样勤劳,总难摆脱贫困。“人均不到4分地,拼命1年也就三四百斤谷子,吃不饱只能煮红薯当饭,要不然就得饿肚子。”郑地秀回忆说,20世纪70年代兴建的两间土坯房,天长日久墙角都裂开了缝,只能用木头勉强支撑着,因为房子紧挨着山,一下雨就提心吊胆,晚上更睡不安稳,就怕山洪一来房子就垮了。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党中央的殷切关怀,助力于都城乡的“破茧化蝶”。
“舒服,这种日子真的做梦没想到……”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家,郑地秀直言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嘴里时不时地念叨“感谢共产党,感谢农业银行。”源于《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和脱贫攻坚战役的打响,古嶂被当地政府确定整村易地搬迁安置。
政府补助3万多元,农业银行贴息贷款5万元,再加上自己借来的4万多元,年过六旬的郑地秀2014年“像做梦一样”搬进了装修好的两层小洋房。
幸福远不止于此。作为第一批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郑地秀夫妻各种补助、保障收入每月有近千元,“不用累死累命,不再愁吃愁穿。”
听多了“好牛不耕古嶂田,有女不嫁古嶂人”,苦熬了大半辈子的郑地秀在亲生女儿成年外嫁后,以为最后就是两口子相依为命、孤苦终老。“搬进来不久,外地打工的养女就领回来了上门女婿,紧接着又生了一儿一女……”说起这些开心事,坐在门前、抱着孙辈的郑地秀夫妻乐开了花。
“喜居宝地千年暖,福照家门万事兴”,大门两旁火红的对联依旧鲜艳如昨,把郑地秀夫妻的笑脸映照得分外灿烂……
“这是我们当地的特产,古代是贡品,有四400多年的历史了!”见到孙观发时,满头银发的他正在自家新开的超市里,用浓重的地方口音向游客推介梓山酱油。
今年71岁的孙观发,是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红军烈士后代。曾经是贫困户的他,如今成了“网红”,更被当地人称为“全于都最幸福的人”——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村里考察时,就到他家“做客”。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从铁道兵部队退伍回乡后,孙观发学了一门做豆腐的手艺,风里雨里带着家人埋头苦干。正当儿女即将成年之时,谁料妻子2007年被查出黑色素瘤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欠下一屁股的外债,妻子还是在7年之后撒手离开了人世,家里也因此沦为贫困户。
孙观发的脱贫之路,与光伏发电板脱不开关系。“就像生了一个儿子,还比儿子给零花钱准时。”这个被孙观发称为“儿子”的,不过是自家屋顶的几块太阳能光伏板,1年为他家增收近5000元。
孙观发的光伏发电设备,是在“金穗光伏贷”支持下安装起来的。而“金穗光伏贷”的推出,是农业银行于都县支行金融扶贫的创新之举。截至今年6月,全县共有2990户贫困户办理了“金穗光伏贷”,贷款余额达到8362万元。
“当时,政府为了让贫困群众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决定发展光伏扶贫。”农业银行于都县支行副行长谢华峰说,行里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研发这款适应性信贷产品,进而在全省金融系统率先推出了“金穗光伏贷”。
总书记视察潭头后,游客慕名而来,孙观发家成了网红打卡点。孙观发还当上了导游,把自家闲置的房子整理出来办起了民宿,开起了超市,摆出了茶油、酱油、麻饼、烧卷子等地方特色产品,收入也由向总书记汇报时的年人均1.1万元提高到2.1万元。
“农村不比城市差,我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好。”孙观发在一本笔记本里,记下总书记对他说过的话。而他家门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8个大字,不断激发孙观发他们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赣南,茶油俗称“木油”,是一种叫木梓树所结果实压榨而来的油料。过去,农村几乎家家户户自留山上都种了这种木梓树。在“共和国摇篮”瑞金市,地处武夷山北麓的冈面乡,有两片特殊的油茶林承载着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1931年至1934年,当地群众用茶油炒辣椒送给红军御寒,用茶油为红军伤员疗伤。而当时缺少枪支保养油的红军战士发现,茶油竟然也能用来保养枪械,遂将茶油称之为“神油”。于是,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战士先后种下两片260余亩的油茶林,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军林”。
冈面乡的这两片油茶“红军林”,在红军后代、江西绿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的精心经营下,成为效益可观的“脱贫林”。“我们通过收购农户入股的油茶林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据刘涛介绍,公司通过收购返祖、林地入股、合作造林等多种模式,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发展油茶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些都离不开银行的大力支持。”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与其他产业一样,资金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油茶树生长培育周期长,栽种5年左右才可试果,8年后才进入50年的盛产稳产期,对于本就捉襟见肘的油茶农户来说,前期资金负担普遍较重。另一方面,担保抵押不足,也极大制约了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历时两个月时间研发设计,一款名为“金穗油茶贷”的专项信贷产品,在农业银行赣州分行应运而生——这在全省农业银行系统和全市金融同业都属首创。
“金穗油茶贷”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既考虑油茶产业投入周期较长的特点,也考虑赣南老区经济欠发达的现实。一是期限长,一般为10年,最长可达15年;二是额度高,最高可达600万元,能较好地满足土地流转、油茶培育等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三是优惠多,在3到5年的宽限期内只付利息、不还本金;四是担保易,引入“政府增信”机制,确定政策性担保公司、政府风险补偿金、财政直补资金均可担保。
“金穗油茶贷”一经推出便受热捧。各级领导专门批示,地方政府全面推广,各界群众奔走相告……5年时间,农业银行赣州分行累计发放“金穗油茶贷”接近40亿元,支持油茶种植农户36362户、企业3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