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野鸡瓢舀鱼,螃蟹爬到饭锅里”,辽宁盘锦地处辽河与大辽河入海口,古来盛产河蟹,也是盛产稻米的绝佳之地,有口皆碑的“盘锦大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日,记者来到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舀了一碗刚煮好的粥请记者品尝。米汤黏稠清透,米香浓郁,入口香滑,“为什么粥这么好喝?”听见记者带有称赞口气的发问,李晓东自豪地回答说:“蟹稻米粥就是这么好喝!不仅好喝,而且安全!”
盘锦位于辽河三角洲,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水稻吸收营养丰富。在水稻种植中又引入河蟹养殖,河蟹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稻田中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有充足的氧气,有较好的水质,可以为河蟹净化生存环境。整个种植过程无农药、无化肥,生态环保,米的品质好,味道自然好。李晓东向记者进一步介绍:“稻蟹共生这种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更好地利用这个空间和水体,提高稻蟹综合种养的综合效益,一水多用,一地多收。”
稻田养蟹是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是一种“用地不占地,用水不费水”和“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的立体生态高效农业模式。同时努力创造适宜河蟹生长的环境条件,兼顾水稻生长。实践证明,稻田养蟹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除草、净化水质、灭虫、增温、施肥和促进水稻生长的目的。据悉,养蟹稻田可减少施肥量20%,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流失和对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实行稻田养蟹的地块生产出的大米成为深受市场欢迎的“蟹田大米”。
稻田生态养蟹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效益高、养殖技术易操作等特点。然而,李晓东最初提出要在稻田里养河蟹时,当地农民对此都没有信心。李晓东回忆说:“蟹子放稻田地里,他们开始是不接受的,就说你这个东西能行吗?长草怎么办?病虫害怎么办?蟹子最怕的就是农药,你要是有病虫害了也打不了农药。”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李晓东不仅免费为村民提供蟹苗,还承诺一旦失败包赔水稻损失,提供从蟹苗、养殖技术到保底回收的全程服务。在李晓东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稻田养蟹,提高了家庭收入。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盘锦市委、市政府还牵头组建了盘锦河蟹产业联盟和大米联盟。如今,盘锦的稻蟹共养模式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万余户农户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盘锦大米联盟企业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1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