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科技创新 日期:20200821
中国农科院“田间大课堂”科技帮扶桦川 赵德英:扎根果园的巾帼科技特派员 山东宁阳:把科技种子播撒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团队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线上对接会搭建中以智慧农业合作桥梁 农用地重金属安全阈值研究方法与应用 促进苹果、葡萄果实提早成熟的技术
  005版:科技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中国农科院“田间大课堂”科技帮扶桦川
· 赵德英:扎根果园的巾帼科技特派员
· 山东宁阳:把科技种子播撒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 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团队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 线上对接会搭建中以智慧农业合作桥梁
· 农用地重金属安全阈值研究方法与应用
· 促进苹果、葡萄果实提早成熟的技术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团队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本报记者 高林雪

  近80年来,科学家对蝗群如何形成有许多的假说,分别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气候等假说,但是究竟是哪一个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奥秘和机理并没有在科学上被揭示。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揭示了飞蝗群聚的奥秘。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到了一种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的气味,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4-vinylanisole(4VA,4-乙烯基苯甲醚)。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确定4VA对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的吸引力。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甚至它的产生可由4只-5只散居飞蝗聚集而触发,具有很低的诱发阈值。

  那么4VA在户外和自然环境中能够吸引和聚集蝗虫吗?研究人员将含有4VA的诱芯布置在田间,通过室外草地双选和诱捕实验证明4VA对实验室种群在户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进而,他们将诱芯直接布局到蝗虫野外发生区天津北大港,大范围的区块实验再一次证明4VA不仅能吸引野外种群,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背景密度的影响。

  这项研究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不仅揭示了蝗虫群居的奥秘,而且为人们控制蝗灾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

  本报记者 高林雪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