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西吉县马湾村是我们单位的帮扶联系点,我在村里有三户结对帮扶户。每次进村入户,和他们一起聊天拉家常,总能触动我内心的情感。
在马湾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至少都有一项致富产业,比如,养殖或者种植业。这个村子家家都养殖了数量不等的“月子鸡”。每只鸡苗群众自筹一点、帮扶干部出资一点、帮扶单位集资一点,也就是说,一只鸡苗的资金来源于这三项。群众先有了鸡苗,等鸡苗长大后,开始下蛋。鸡蛋卖后变成现钱。马湾村想出更好的办法,把杀掉的生鸡真空包装,把鸡蛋洗干净装在礼品盒里,在市面上,一只生鸡不论大小85元,一个鸡蛋1元钱。一年里,养殖户既可以出售鸡蛋,也可以出售生鸡。可别小瞧这个产业,小鸡蛋也能撬动致富轮。举个例子,户均养殖50只鸡,一个鸡苗的成本群众自筹金也就2元。如果有30只母鸡,一只鸡一月产20个蛋,可收入600元,一年最少收入7000元。20只公鸡出售后1700元,如果再出售20只母鸡(家里平时过节改善生活留几只),扣除成本后,仅养鸡一年收入过万元了。来年春天,重新买鸡苗、养鸡、产蛋、卖钱。这样一个滚动的产业链,技术含量低,投入成本少,产业风险小,发家致富快,深受老百姓喜欢,也是我们最有效的帮扶措施之一。
在农村,祖祖辈辈都住着土房,睡着土炕。人们用来大小便的地方不叫厕所,而叫茅房。一般的家庭都是在院子里或者门外隐蔽的旮旯处,用一面墙体遮挡一下,当作厕所。条件好的,修建一个小房子,设计好茅坑,算是比较卫生的厕所了。去年,全村农户享受到了国家“厕所革命”带来的普惠性政策,家家户户实行旱厕改造。在自家的院子里有了一个漂亮的小房子,里面装有坐便器,通上自来水。在农村,终于结束了旱厕历史,厕所终于实现了旱改水。这样,既文明卫生又方便实用。可是,村里很多人家,厕所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厕所不是用来方便,而是当作仓库,要么闲置或者用作它用,厕所没有发挥作用。和帮扶户交谈中,才知道,不就是上个厕所吗,随便有个地方就解决了。修建这么漂亮和干净的地方,让他们当作厕所用,一时半会儿,他们的心理还没有转过弯来,从他们内心讲,还真有点舍不得用。
我听后无言,内心充满酸楚。是啊,曾经遭受苦日子煎熬的老百姓,面对日渐幸福的生活,他们流露出深深的爱惜之情。我向他们解释,不管咋说,这是新时代新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保障,厕所就是厕所,要赶紧转变观念,顺应潮流,决不能把眼光永远停留在远去的时代。听了我的话,他们都笑着说,这只是他们的一点小九九,让我见笑了。并说让我放心,他们很快就要启用新厕所,好日子谁还不会享受呢。
有一次去帮扶户的路上,我远远看见一位骑驴的老人从山路走来。多美的意境。我赶紧用手机拍下来,透过屏幕,越看越得劲儿。
在帮扶户家里,我炕沿上还没坐稳当,一位老人牵着两头驴走进院子。这不正是我刚拍照骑驴的老人吗?老人看见我,也显得非常高兴。我说,我还给你拍照了呢。掏出手机,老人看了自己骑驴的照片,更显自豪。他说,这都不算什么事,我不但会骑驴,还能喊花儿(民歌)呢。得知老人今年75岁后,我大吃一惊。已高龄的老人,还能在山路骑驴行走,令人佩服。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他们家就老两口和一个孙子一起生活,老伴今年73岁,看上去身体也很健康。让人揪心的就是老人的孙子,今年17岁了,才上小学四年级。听老人说,孙子一生下来就患疾病,后来孩子的母亲去世了,其父也丢下孩子外出了。拉扯孙子的事情就落在了老两口身上。孙子被诊断为慢性肾炎,天天吃药维持身体状况,现在总算把命保住了。老人说,他老两口还种下十几亩地,家里养着两头驴,还有两只羊。除了这些收入,家里的开支主要靠老两口的养老津贴,还有政府的临时救助和低保维持生活。了解到老人家的情况后,我说你们真不容易,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老人一个劲地摆手表示没有什么困难了。他说,党的政策太好了,像他们这样的家庭,给国家和社会没有做出过什么贡献,却享受到了党和政府救济和帮助,他们除了感恩还能说什么呢。此情此景,让我对老人一家心存敬意。他们人穷志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