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长江上游来水、天文潮和本地强降雨等影响,今年梅雨期江苏南京市主要江河湖水位全线超警。
“洪水要来了,赶紧走!”7月20日凌晨,南京高淳区阳江镇龙潭村村民邢来福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村党支部书记孙照开一敲开门,就大声催促邢来福夫妇。
19日晚,与阳江镇胜利圩接壤的安徽当涂县发生汛情。为防万一,当晚胜利圩的村干部们就开始组织各村村民撤离。据阳江镇副镇长史凤华介绍,圩内总面积约1.8万亩,涉及13个村,村民大部分为水产养殖户。
20日上午10时,当涂县石桥镇南圩出现决堤,胜利圩受到洪水威胁。南京市防指和高淳区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调度指挥人员撤离。“人是最重要的,不能出一丝差错。”高淳区副区长甘晓辉说。截至20日16时许,经过三轮地毯式排查,圩区内276户353人已全部撤离。
胜利圩只是高淳区81座圩之一。全区有固城湖、石臼湖、水阳江“两湖一江”,圩堤总长450余公里,防汛形势严峻。
石臼湖区域和水阳江区域启动最高级别防汛响应以来,沿线镇街千余名党员群众日夜奋战在一线圩堤。“在石臼湖境内14.3公里的圩堤上,搭设了27个防汛棚舍,每500米圩堤就有8名防汛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古柏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缪飞告诉记者,“一般是一小时巡查一次,对于危险点是半小时一次。”
7月19日晚,记者在古柏街道的堤防两侧看到,编织袋、块石堆放有序,装有防汛物资的卡车和挖掘机停在圩堤外的空地上随时待命。防汛突击队的队员们冒着大雨将泥土装入塑料编织袋内,再将成袋泥土装运到一线圩堤上,分别堆放在每隔500米一个的防汛值守点附近。
在古柏街道团结圩双红村值守点,圩堤背水坡灯火通明,73岁的老党员黄敬安一接过上个值守点人员的巡堤“水牌”,就和同伴黄水木一道开始了凌晨的巡堤,这是他俩晚饭后的第6次巡堤。“来回一趟要40分钟,是很辛苦,但是守圩就是保家园,只要圩堤安全再累也值得。”
“只要人在,希望就在。”阳江镇永联村养殖户孙腊美说,“现在我们心里想的就是,这个灾情过后抓紧恢复生产。”
据了解,目前高淳区已制定灾后处置方案,设立农业生产、社会救助、现场管控、水利设施等4个工作组。除了对受灾困难群众进行救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外,工作小组还协助受灾群众对接保险公司,做好理赔工作。后续将安排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养殖户灾后及时组织生产,争取最大限度减少受灾群众的损失。同时,将对胜利圩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推进胜利圩灾后重建。
永联村党支部书记孙红星说,村里共有908亩螃蟹、小龙虾养殖池塘,所有养殖户均购买了保险,这几天正在联系保险公司来审核,之后会理赔。“根据初步安排,今年圩区承包费也将返还给受灾养殖户。”孙红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