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种植户古丽尼格尔正在采摘黑木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巴格万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庄,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队驻村以来,因地制宜,以提高村民就业为基础,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前不久,记者来到巴格万村采访,人社厅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总队长李军说,在自治区决定下派驻村工作队帮助当地老乡发展生产早日脱贫的目标任务后,他是人社厅第一个报名的人。2014年驻村满一年后,李军带着对当地深深的牵挂和12个村的调研材料回到厅里。经过一番思考,李军整理出如何对当地贫困村实施有效帮扶带动村民尽快脱贫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向厅党组请求再次带队驻村,并在2018年作为工作队总队长获准再次驻村三年。
“各位村民:市一家塑料厂需要工人15人,一家农资企业需要8人,城建集团需要砖工80人、钢筋工45人、木工30人……”
一早,巴格万村党支部书记艾海提·库尔班就开始在村广播站和微信群中播发就业资讯。今年3月,新疆开始复工复产,巴格万村民纷纷外出打工,一个星期内,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160余人。
“记得3年前,工作队多方努力,在城里找到了40岗位,报名的村民达600多人,大家都抢着去,可是因为不会普通话又没有技术,最终能成行的很少。”艾海提·库尔班说。
工作队利用农牧民夜校组织开展创业就业讨论会,针对纺织、烹饪、电焊等工种开办技能培训。
“从不懂普通话不敢出村,到怀揣技术我们要出去,村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阿布拉·艾合买提说。他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妻子又患有心脏病,如今他在库车市华锦化肥有限公司务工,月收入近4000元,全家于2018年年底顺利脱贫。
在钢管厂务工的艾海提·吐尔地说:“我们有42人常年在钢管厂打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家在家里待一个多月,心里急,复工时还多来了3人,全都安排了工作,吃住都在厂里,最低每月工资3500元,最高的能拿7000多元,大家都在比着干。”
艾海提·库尔班说,走不出村的村民也都各有去路:村头开业的28家商铺安置了50余人,乐器厂上班的村民有12名,致富能手玉苏甫·托乎提的基建队固定了24人就业,村木耳生产基地需要60余人,林果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安置27人。
“李书记,你快来看看我家的木耳,长了很多霉点。”6月15日,贫困户尼扎木·肉孜发现自家大棚里的部分黑木耳长了霉,立即找工作队帮忙。工作队请来浙江援疆项目部黑木耳种植技术指导员熊厚林为他家的黑木耳诊断,经过仔细察看后,将霉菌排出。
作为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160户550人都盼着能早日脱贫,而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什么产业,从何引进技术,如何拓宽销路,怎样推广应用”一直是工作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巴格万村的“产业+技术+销路+应用”的黑木耳特色种植之路。
经过专家团队多次实地勘察,“库车县阿拉哈格镇巴格万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已开工建设。基地占用的是集体土地,占地约15亩,共建造50座拱棚,种植12万株菌棒。为确保黑木耳尽早开始种植,村民们齐心协力,打制了一口160米的深井。
为解决村民不会种、种不好的难题,工作队邀请浙江援疆项目部和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团队长期跟踪指导,还对60户有意愿种植的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就棚室消毒、菌棒下地、出耳管理、采摘、晾晒等环节进行“手把手”培训。
如今,尼扎木家大棚里的黑木耳进入采摘期,一片片又黑又大的黑木耳显示出丰收景象。“有了工作队和技术人员的指导,现在我种的黑木耳长势不错,希望第一茬就能卖上好价钱。”尼扎木高兴地说。
李军对记者说:“对于50个大棚的分配问题,工作队决定在全村进行一次摸底,对那些没有外出务工劳力的家庭、易致贫返贫的家庭进行统计后,将大棚分给这些刚脱贫不久还不稳固的家庭来种植,可以说,这是贫困户的兜底大棚。”
阿斯亚木·尼扎木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孩子们都在上学,一家人仅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工作队向她介绍黑木耳产业的前景,鼓励她种植黑木耳。现在阿斯亚木家种植的2亩黑木耳让她们一家脱了贫,成为增收致富的主要门路。
7月,巴格万村的黑木耳已进入盛产期,大棚内的菌棒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村民们每天走进大棚,采摘合格的黑木耳,一会儿工夫,一桶桶黑木耳便陆陆续续被运出来进行晾晒。看着一茬茬黑木耳受到市场欢迎,工作队总结成功经验,决心做大做强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订单农业”,让村民无后顾之忧。在前不久人社厅举行的结亲周上,木耳种植户古丽尼格尔说:“我是巴格万村的木耳种植户,今天自治区人社厅结亲周组织大家参观了木耳基地,借这个机会我卖出去了6000多元的黑木耳,真的特别开心。”
“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是促进稳定增收的途径之一,我们将继续引导村民,进一步推广应用黑木耳特色种植项目,注册推出‘巴格万黑木耳’品牌,让老百姓尝到增收的甜头,让黑木耳成为村民致富的‘黑黄金’。”李军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