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00706
平山志愿者 我家后园的鸡仔菌 温馨的家 大济,隐于深山的进士村 “布袋”有文化 采杨梅 帮老爸加几个群 田野多贤人
  007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平山志愿者
· 我家后园的鸡仔菌
· 温馨的家
· 大济,隐于深山的进士村
· “布袋”有文化
· 采杨梅
· 帮老爸加几个群
· 田野多贤人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7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平山志愿者

杨继平

  志愿者,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照这一标准,革命老区平山县的志愿者众。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洪子店登高一呼,一千七百名平山子弟参军。从此,人民军队的编制序列遂有“平山团”之威名。

  解放石家庄,平山地不分上下,人不论男女,女人推碾磨面、石板烙饼、救护伤员,男人抬担架、送弹药、挖战壕。所辖三汲乡河渠村为当时战地医院所在,村民自建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至今松柏森森、浩气长存。

  修建岗黄水库,平山献出十三万亩良田,十多万人撤离稻麦两熟的滹沱河两岸,迁至贫瘠旱地高岗,住地窝子、吃菜菜饭。新家未建,又自带干粮工具,勒紧腰带参加水库建设。此事感动了开国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给平山调粮。

  后举全县力自建滹北渠,群英渡槽塌方造成多人伤亡,坟土未干,父伤子继、兄终弟及,他们接过亲人的小车、钢钎继续战斗,表现出老区人特有的风骨。

  每每听到这些事,看到这些人或他们的晚辈,我总会升起一种仰望泰山、遥对长城的肃然之敬!

  平山脱贫出列后,又一次涌现出一个大规模志愿者活动。在著名学者张志平先生倡议下,由县委、县政府批准,县政协牵头,平山全面启动了大型文史地理调查工程“平山村庄考”,对全县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的建置沿革、历史遗存、红色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等进行全景式扫描。目的在于使后人记住乡愁、续写光荣,让精神文明成果与经济建设一道“水涨船高”。

  中华五千年,文字记载的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人民群众像微不足道的尘埃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今天,“给平山写史,为村庄立传”,反映了无数平山人的心声。志愿者倡议一经发布,从者如云。几天时间,上千名离退休干部、教师、知识分子、乡土人才汇聚成军,包括全国各地平山籍的老领导、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大中专学生,纷纷认领任务、明确分工,并建立了各乡镇村微信群和专业群,他们都愿意为家乡尽心尽力。有的志愿者扔下家里营生,带上盘缠,驾私家车、走村入户,实地调查,为村庄量身打造史记。志愿者焦庆生老先生腹有才华,见解卓越,古稀之年奔走在平山的沟沟岔岔,探千秋文物废兴,勘残碑古迹伪真,拼遗存碎片完图,呼文物保护图存;志愿者李彦伟,奔波忙碌,多次组织水库迁建分居六处的洪子店村村民代表开会座谈,忆峥嵘岁月,数英雄模范,九易其稿,写出了8000多字的村考初稿;营里乡志愿者罗文军,以其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与担当精神,顶严寒、冒酷暑,先后牵头完成了营里乡、杨家桥乡数十篇村考;志愿者冯浩老师带着严重的腰伤,跋涉在下口、古月、北冶、下槐的崇山峻岭间,她话语不多,常常俯身聆听,心诚所至,早已忘了自己的病痛;志愿者平山人李杰先生常年居住邢台,行动不便,自村考以来,他经常拄着拐杖“两头跑”,日日辛苦,逐篇点评村考文章一百余篇,仍未停歇;志愿者侯建华先生是开国少将侯正果将军的后代,年近七十,运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对村考文章涉及部队的内容斟字酌句,反复比较,认真研判,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意见……还有许多文字水平有限的志愿者,自己写不了稿,就贡献家传的文物典籍、证书实物,或通过亲戚朋友提供信息资料,帮助寻找证人证材,真是心有大爱、各逞风流。

  文化像一条长河,日夜奔流不息。“盘清家底”最大的困难,不在写作之苦,而在考证之难。一些史实时间久远,要弄清辨明困难重重,特别是抗战时期,进驻平山的党政军机关众多,战役战斗频繁,部队名称不断变更,在普通群众眼里,党政军机关干部和八路军都是一个样,对敌人一样狠,对人民一样亲。除对高鼻深目的白求恩这个“洋八路”印象深刻,对其他领导干部和部队代号番号大都说不清、弄不明,需要志愿者历经千辛万苦、万水千山,方能复原历史真相和细节。志愿者们就南上北下,不厌其烦地寻找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和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帮助他们一点点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战斗岁月。他们还进京赴省,到国家和省市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历史烟云中廓清历史真相。志愿者老教师李会军负责部分村考稿的审阅校对,为一个姓名用字、一个地名变更,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20多公里查询求证,像批改小学生作业一样一丝不苟。

  志愿者们付出的艰辛,他们的酸甜苦辣,每人心中都有本明细账。但当我走近这个群体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另一种感受。他们从不提志愿工作之苦、之累、之难,向我言说最多的倒是志愿工作之乐、之趣、之得。在他们的认知里,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给予,而是服务他人,愉悦自己;群众认可,心灵充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与他们相交相知、把酒言欢,真如清风扑面、明月当头。无意中,我的精神也受到洗礼、得以净化。

  “平山村庄考”是一个创举,也是一项乡土文化抢救工程,可能还会是一块平山历史的里程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献出的是一颗颗不要鲜花的爱心,收获是一粒粒真善美的坚果。千年的文字会说话,后人不可能记住平山所有,但通过“村庄考”,记住了家乡风韵,延续了文化血脉,光大了民族文化,丰富了精神家园。其功莫大焉!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