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 包志强 摄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素有中华水塔美誉。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这里,生活着很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比如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马麝等。然而,有人却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法律和生态环境而不顾,非法猎捕、杀害这些美丽的生灵。
近日,青海省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就公开审理了一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持有枪支案件,并当庭宣判。
2019年4月初,本案被告人两那扎西某某先后两次前往位于青海省玉树市囊谦县果永村附近的浪加山,并用小口径步枪猎杀1头马麝、2只雪鸡。
同年4月18日,囊谦县森林公安局在果永村巡山时发现了放置在山上用于猎捕野生动物的铁丝环,遂进行痕迹追踪,但是案发现场地形复杂,又赶上大雪天气,侦查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当日下午5点左右,由于雪仍然很大,给侦查工作带来困难,我们决定先返回果永村,待天气好转再继续侦查。”囊谦县森林公安局白扎林去派出所所长周加说。
雪停后,警方回到案发现场,通过技术手段发现了可疑脚印,并根据线索进行搜捕。第二天凌晨,在两那扎西某某住处将其抓获,并搜出了小口径步枪3支、子弹121发、雪鸡2只、麝香2个和一些铁丝环及捕兽夹等涉案物品。
玉树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两那扎西某某行为不仅构成刑事犯罪,而且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态资源,于是玉树检察院对两那扎西某某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我们还对案件的民事部分进行审查。”玉树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杨景鹏介绍,经鉴定,两那扎西某某非法杀害的马麝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涉案金额3万元;雪鸡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涉案金额1万元。另外,他所持有的3把“枪”均为枪支,121枚子弹属于5.6毫米运动枪弹。“因此在公益诉讼的起诉书中明确要求被告人对4万元进行民事赔偿,达到公益诉讼保护的效果。”杨景鹏说。
为何当地检察院在本案中在提起刑事诉讼同时又附带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介绍,公益诉讼通常是由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在本案中,追究刑事责任限制了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但是从国家生态受损角度来看,也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所以检察院可以附带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这笔钱要专款专用,就本案来讲,要用于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投入。
今年6月5日,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公开审理了被告人两那扎西某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持有枪支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
“被告人,你的枪和子弹是怎么来的?”在庭审现场,主审法官向被告人两那扎西某某问道。
“是我的爸爸和叔叔留给我的。”
“为什么要进行非法猎捕?你知不知道猎捕的马麝和雪鸡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子女多,好几个都在上学,而且大女儿离婚了,也没有固定经济收入,我要养活所有的孩子,但是又不想付出劳动,就动起了‘歪念头’。我知道捕的是野生动物,但是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如果知道,我肯定不再这样了。”在回答法官提问时,50多岁的两那扎西某某显得非常懊悔。
在发表辩论意见时,两那扎西某某的辩护律师认为,其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以及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但是由于他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又因身体疾病需要手术费,迫于维持家庭生计才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恳请合议庭从轻处罚。
经过近两个小时审理,案件当庭宣判。对被告人两那扎西某某以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持有枪支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判令被告人两那扎西某某赔偿猎杀1头马麝、2只雪鸡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共计人民币4万元,并公开向社会公众道歉,将道歉声明刊登于本地区有影响力的报刊上。
两那扎西某某当庭表示认罪悔罪,他说:“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并不痛苦,我痛苦的是对于国家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家庭带来的困难,我不该这样。”当被告人手中的枪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几只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的生命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而被告人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样的案件并不少见。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19年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39957件,审结36733件,判处罪犯114633人。其中,受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件677件。据统计,现在全球有100余万物种正面临着灭绝风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生态环境不光是国家层面的事,更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参与的公益事业。
王灿发认为,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千百年来都有打猎的传统,一些缺乏法律意识的人会认为打猎不会触犯法律。像本案中被告人所持的3把枪就是从上一辈继承的,如果他能够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可能今天的悲剧就能够避免。由此看出,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要使更多人了解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普法是必由之路。
在开庭的同一天,玉树市人民法院法官江巴珍措和她的同事们来到玉树市巴塘乡开展以“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眼下虽已到6月,但是在巴塘,雪山依然巍峨耸立,蓝天绿草和牛羊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画卷。不少牧民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参加普法活动,在普法现场,法官们通过摆放展板、悬挂横幅,设立流动法律咨询台,安排宣讲员用汉语、藏语两种语言为牧民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倡导群众学法用法,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
“当地牧民特别喜欢这种普法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一些法律问题也有法官进行耐心讲解。此外,我们每次活动都发放印有藏汉双语的宣传手册,内容通俗易懂还有丰富配图,让老百姓不仅看得懂,并且愿意去看。”江巴珍措说。
为什么要将普法活动办到草原上?玉树市人民法院法官彭措达杰介绍,玉树市法院将生态普法宣传作为常态化工作,今天来到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巴塘草原,是因为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青海省乃至全国意义重大,要让这里的牧民了解到生态保护重要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