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民主法治 日期:20200611
让乡村两级成为执法办案的“千里眼”“顺风耳” 图片新闻 代表联络站架起为民“连心桥” 污水直排入河 镇政府被判违法 用心守护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 人大代表“亮身份” 服务群众“零距离” 江苏宿迁市:“调解小法庭”及时化解农村家庭纠纷
  008版:民主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让乡村两级成为执法办案的“千里眼”“顺风耳”
· 图片新闻
· 代表联络站架起为民“连心桥”
· 污水直排入河 镇政府被判违法
· 用心守护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
· 人大代表“亮身份” 服务群众“零距离”
· 江苏宿迁市:“调解小法庭”及时化解农村家庭纠纷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6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心守护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

——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司法保护“两高”在行动
本报记者 高雅 侯馨远

  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家庭美好生活。步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期待已经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向“更加好”转变。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简称《白皮书》)显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形势趋稳向好,然而,稳中有变,好中有忧,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所回升的同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也在上升。性侵害、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成年人拉拢、诱迫未成年人参与黑恶犯罪问题突出,未成年人监护情况不容乐观。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法律政策需要靠具体案件落实,公平正义也需要靠具体案件彰显。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评价指引作用,为全社会敲响警示教育警钟。

  

  建立强制报告制度 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当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上升,案件预防难、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亟待破解。2017年至2019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分别为4.76万人、5.07万人、6.29万人,后两年同比分别增长6.8%、24.2%。在司法办案工程中检察机关发现,案件发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打击犯罪和救助未成年人的效率、效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这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特点密切相关。一方面,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一些内部场所、封闭环境,外人很难发现。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自护意识、能力还不强,不少孩子遇受侵害后不敢、不愿甚至不知道寻求帮助。这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多次被侵害,有的遭受侵害甚至持续几年的时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2017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严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该案犯罪时间长,但一直没有被发现,直至被害幼女受到严重伤害就医时,医生怀疑女孩遭性侵害而报案。为此,该院联合有关部门于2018年4月率先在全国建立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时,应当立即报案。

  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监委、教育部等9部门会签下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简称《意见》),进一步完善机制,确保及时干预、严厉惩治、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意见》规定,包括居(村)民委员会、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在内的各类组织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零容忍”“严惩处” 审判阶段绝不手软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3件强奸案件,尽管未造成未成年被害人死亡或重伤,但具有强奸幼女多人、多次情节,犯罪动机卑劣,性质、情节恶劣,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罪行极其严重,人民法院仍坚决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被告人赵某某强奸被判死刑案”就是其中一件。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被告人赵某某与同案被告人李某经共谋,由李某到河南省某县初中学校寻找女生供赵某某奸淫。李某纠集刘某、吴某某等人,采取殴打、恐吓、拍下体照片威胁等手段,先后强迫被害人朱某某等在校初中女学生与赵某某发生性关系,共计25人32起,其中幼女14人19起。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赵某某伙同他人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赵某某犯罪性质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规定,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赵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依法核准被告人死刑。赵某某已于2019年6月4日被执行死刑。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对此类犯罪,人民法院历来坚持“零容忍”“严惩处”立场。本案被告人赵某某身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兼任多项社会职务,有着较高社会地位,却道德败坏,做出如此令人发指之事,其行为虽未造成被害人重伤或死亡,但对被害人心理和生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依法判处并对赵某某执行死刑,彰显出从严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硬核”立场。

  

  守护平等受教育权 让留守儿童重返校园

  在一些贫困地区,部分农民不重视教育,不让适龄子女上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规定,也严重背离了法定监护职责。如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切实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受教育权?近年来,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采取多项举措,开展“控辍保学”集中行动。

  “镇人民政府申请执行义务教育行政处罚决定书案”就是其中一起。案件中,马某为适龄入学儿童,其监护人马某哈、马某格牙无正当理由,未将马某按时送入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经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人民政府认定,马某哈、马某格牙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于2018年9月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对马某哈、马某格牙处以罚款,并责令将马某送入学校就读。然而被执行人马某哈、马某格牙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复议,也未提起诉讼,且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镇人民政府于2019年3月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相关负责人介绍,审理此类案件时,当地法院采取“巡回就地”开庭方式,以案释法,对旁听群众深入细致讲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政策,让群众明白作为监护人,不送适龄子女上学是违法行为,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通过此类案件的审理执行,使100多名留守儿童重返校园,受教育权得到有力保障。

  

  扶贫助困“雪中送炭” 司法救助彰显温度

  在典型案例中,山东高院首例跨省对少数民族未成年当事人进行司法救助案件“跨省对被害人甲巴某某司法救助案”在当地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更多人直观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据了解,被害人甲巴某某(彝族)生前在某渔船打工。2017年11月,甲巴某某在从事捕捞作业时,与船员郭某因琐事发生争执厮打,郭某持刀捅刺甲巴某某,致其死亡。案件办理过程中,山东高院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害人甲巴某某家深处四川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甲巴某某遇害后,留下6名未成年子女,妻子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生活非常困顿。考虑到上述情况,承办法官向院司法救助委员会提出司法救助申请。

  山东高院司法救助委员会经审查认为,甲巴某某遇害后,家庭生活困难,符合救助条件。为切实保护6名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本着“细致关怀、精准救助”工作理念,用足用好司法救助政策,为其家庭申请了23万元司法救助金。

  为确保司法救助金切实保障孩子生活学习,承办法官亲自将司法救助金和相关手续送到大山深处的被害人家,向被害人妻子讲解司法救助用意,与其签订司法救助金使用监管协议,并邀请村支书作为保证人,监督救助金使用情况。经后续追踪,因为有司法救助金支持,被害人未成年子女学习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是法院少年审判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延伸职能。据了解,2013年至2019年,全国法院依法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抚育、监护、探视等民事案件共计713671件,同比增长34.18%。案件审理过程中,切实贯彻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依法有效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