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工艺品“布老虎”吸引着孩子的目光。 王双正 摄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你给孩子买了什么礼物?你是否考虑过草编的蝈蝈、蚂蚱,俏皮的皮影,萌趣的泥塑……这些与众不同的“玩具”?端午节马上就到了,装有药草、香料具有驱蚊除虫功效的青海“青绣”荷包、庆阳香包,你打算入手一个吗?近日,全国各地的“非遗购物节”开始启动,各种精美的非遗产品纷纷上线。
6月13日是自然与文化遗产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今年“遗产日”期间,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电子商务司,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相关单位、企业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将在各网络平台开展销售活动。同时,各地也将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在历史文化街区、非遗老字号等场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非遗购物节”活动。
从消费端发力,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非遗购物节”让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消费是最鲜活的传承。中国的“非遗”资源丰富,可以生产性方式保护和传承的种类也很多,把人们喜爱又独具特色的“吃、穿、用、玩”的非遗项目,推向产业化发展,借助电商的力量,通过创新思路,与现代商业营销结合,打通线上线下,把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厚重悠久的非遗文化相融合,能够为非遗传承找到发展新路径。
“非遗购物节”就是让市场遴选出最适合产业化发展的非遗品类,并为已经产业化生产的非遗产品找到更准确的市场定位。
京东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曾晨在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已有200个品牌共同参与今年的非遗购物节,荣宝斋、朱炳仁、张小泉、王星记、安靖蜀绣、龙顺成和谭木匠等超过20家非遗品牌携品牌创始人或者非遗传承人将在6月13日当天同时在线直播。京东还专门邀请了十余家湖北非遗品牌,包括庐陵王、霸王醉、尝香思、吴金林、长盛川、立早等品牌,涉及酒、茶、食物、刺绣、服饰等品类,通过专场的形式,助力湖北复工复产。
饮食类的非遗是非遗项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在我国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节令、各地的民生活动中制作和分享美食的传统不可或缺。美团是此次非遗美食类的唯一承办平台,目前美团已上线1000余家餐饮老字号商家。美团点评集团副总裁陈荣凯说,针对本次“非遗购物节”,美团将以“一个专题、一场联合促销和四场线下活动”的方式同步开展,平台将在美团、大众点评APP首页显著位置同步宣传本次专题活动,给予足够的曝光量,并通过餐饮老字号线下直播带货让利促销,为消费者打造一场专属于非遗美食的饕餮盛宴。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地开展老字号线下活动,包括非遗产品展示、老字号技艺展示,同时邀请属性相配的非遗网络红人、传承人现身说法,通过美食沉浸式的体验,带给消费者全方位的感受,推动餐饮老字号企业实现“品牌焕新”与形象升级。
拼多多则为此次“非遗购物节”引入“百亿补贴”助阵,对于五芳斋粽子、张小泉剪刀、王麻子菜刀等技艺传承良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非遗产品,给予真金白银的消费补贴,帮助这些产品更好地进入普通消费者的家庭。
“非遗购物节”让广大传承人通过市场销售检验自己的作品和产品,及时全面地了解当下人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技艺,实现手艺价值,促进非遗传承。
以蜂蜡为画笔,以蓝锦为画布,在苗族绣娘的巧手中,大自然的花鸟虫鱼便活灵活现出现在了服饰、包包上……微博非遗的非遗购物节“云探店”,让爱刷微博的人可以在千里之外探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的贵州蓝锦染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听工坊负责人张义萍讲述工坊故事、介绍工坊产品。张义萍的工坊目前直接带领周边村寨1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除了微博非遗,中国手艺网也在全国遴选了15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开展非遗购物节“云探店”活动,湖南湘绣、甘肃洮砚、四川渠县竹编……各种非遗产品,扫二维码,就可以买回家。
非遗扶贫是文化和旅游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支持各地依托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非遗项目,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实现就地就业、居家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近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国设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经超过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也超过了2200个,培训了将近18万人,带动了将近50万人就业,帮助20多万户贫困户脱贫。
非遗在带动居家就业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加之受到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任务更重。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销售、网络传播、在网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已经成为趋势。
王晨阳说:“举办‘非遗购物节’是在抗疫背景下开展的非遗扶贫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让工坊店铺在线上进行试水,帮助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带头人树立‘电商’的理念,拓宽他们的销售思路,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及相关店铺产品的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可以说,这次‘非遗购物节’,就是在网上打一场网络脱贫攻坚战。”
“非遗购物节”即是一次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活动,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你可以在直播间看手艺人现场表演手艺绝活,也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千里,探访位于深山里的一座非遗工坊,看一匹土布、一块织锦、一朵绣花的完成……
近年来,非遗、国潮、古风等热词频现媒体,我们看到,在“80后”“90后”,甚至“00后”那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音乐、美术、美食等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穿汉服、听国乐正成为一些青年标榜个性的生活方式之一。
淘宝曾经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非遗老字号成长报告》。报告显示,从用户群体角度来看,“80后”群体是消费非遗产品的“中坚力量”,占比约为39%;而“90后”紧随其后,占比达到32%。令人惊喜的是,“90后”群体正以一年50%的增幅迅速追赶“80后”。未来两年内,老字号非遗消费者主力群体将变成“90后”。
年轻群体是“非遗购物节”的重要参与者和消费群体,各电商平台集中推出的“非遗好物”,既是满足年轻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的过程中,了解非遗的历史和作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提升文化自信。
正如一位淘宝消费者在用过工艺国妆老字号谢馥春鸭蛋粉之后的评价所说:“自古宫廷粉妆选扬州,古人诚不欺我!从此粉国妆!”非遗产品如果被当今消费者认可,必将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道风景,长久驻扎在国人的心中。入货“非遗”,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古老的人文活化石,可能为生活增添的是一缕新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