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00514
用活资源 精细发力 让“小店经济”享受更大杠杆效应 “跨界”路修到咱村头 片区化指导 网格化服务 只为更多孩子能走出“高原孤岛” 图片新闻 电视剧《花繁叶茂》在央视首播 百企帮百村 脱贫见真章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用活资源 精细发力
· 让“小店经济”享受更大杠杆效应
· “跨界”路修到咱村头
· 片区化指导 网格化服务
· 只为更多孩子能走出“高原孤岛”
· 图片新闻
· 电视剧《花繁叶茂》在央视首播
· 百企帮百村 脱贫见真章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5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跨界”路修到咱村头

——山西打破区划隔断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故事
冯波 本报记者 马玉

  分属于山西省壶关县的南郊村、陵川县的东岸上村楼上自然庄比邻而居,但因为没有路,两个村子的人要绕道平城辗转20多公里山路才能见面。

  因为路不好走,长治市上党区西池乡河头村村民去往两公里外的壶关县黄山乡南阳护村要费尽周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苦不堪言。

  两村之间不通路让彼此看似近在眼前,要起走动一下却要翻山越岭。而路不通的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是这些村子坐落在太行山上,山深沟多修路难度大;二是这些村子归属不同市县,行政区划滞缓了道路建设。

  这种状况既不方便村民走亲访友,也阻断了物品、人才、信息的互通。脱贫路上,一条便捷安全的“跨界”路成为村民的期盼。

  随着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推进,一条条“跨界”路串联起大山里的村落,冲破了区域界限的屏障,改变着村民出行的艰难境遇,让他们踏上脱贫致富的坦途。

  

  山上山下 两位老王相约出山看看

  通路那天,壶关县树掌镇南郊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德早早约着隔壁村的王春仁去看看新修的路。

  “两个村紧挨着,一个山上、一个山下。无论是买卖往来,还是成婚嫁娶,关系密切得很。但两村之间一直没条路,出嫁的闺女回趟娘家,得绕20多公里到平城,才能折回来。”王文德说。

  原来,王文德所在的村属于长治市壶关县,王春仁所在的东岸上村的楼上自然庄属于晋城市陵川县,半山之隔的路因为行政区域不同而阻断,两人大多只能在电话里聊天。

  一条联通两个村的路成了王文德大半辈子都在盼望的事。去年年底,随着长治市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交通运输局与结对帮扶南郊村的公安局把建好这条路列入工作计划,王文德的期盼终于要变为现实。

  “交通局的人来村里实地勘察了几天,紧接着就动工,不到一个月,3.1公里长、4.5米宽的路就修通了,沥青路面,很宽敞。”王文德说,“这路一修通,两个村子走路打个来回不过半个小时的事儿。”

  打破区划小隔断,建设区域大交通。与此同时,类似的7条“跨界”道路在太行山上延伸开来,贯通起散落在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村落。

  “再往前走3公里,就是太行一号旅游线,咱俩老王今天一起出山看看。”见过面后,两个老人沿着柏油路朝山外走去。

  

  过去困了一辈子 现在来往更频繁

  从上党区西池乡河头村村东头再往东走两公里,跨过一个桥洞,就是壶关县黄山乡南阳护村。

  “就这两公里,困了一辈子。”提起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路况,上党区西池乡河头村老党员郭印摇头道。

  河头村和南阳护村都是有近2000人的村落,村民平时人情往来多,生活交集多,却因为路不好走,一些关于修路的矛盾在村民之间磕碰产生。修路渐渐成了两村人心里的块垒。

  问题被长治市交通运输局调研发现后,经市、县两级交通运输部门联动,地处县界的这条“肠梗阻”道路开始动土改建。

  修路的消息在两个村传开。有的村民主动报名当起了义务监工,有的人主动清理路边垃圾为工程建设扫清障碍。“道路拓宽肯定要占一点儿地,不管涉及谁家,村民都是主动配合,没有过多怨言。”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张晓慧说。

  得民心的路修得很畅快。从开工建设到具备通车条件,这条长2公里、宽5米的道路仅用了20天时间。

  “修路当监工,路修好了,两村人相约一起义务维护。”郭印则说。

  有了新路,两村人往来更加频繁,其乐融融。

  

  资源能共享 优势可互补

  随着通往邻村晋中市榆社县兰峪乡郭郊村的道路通车,长治市武乡县贾豁乡石泉村村民手里的农货不会再因颠簸而受损了。

  郭郊村人口多,农村信用社、卫生院、粮站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有通往太原的班线客车,交通便捷。相距只有两公里的石泉村土地肥沃,苹果、梅杏在当地小有名气,因为交通不便,农货只能途径郭郊村外运。

  两村之间的两公里路并不长,但却凹凸不平,车辆行驶摇摇晃晃。车上的农货磕磕碰碰,经常因为受损而卖不上好价钱。

  “这边有通村的道路,那边也有,眼睁睁看着中间这两公里,就是怎么也接不起来。晴天卖东西还能开着农用三轮车凑合,到了雨天就只能认倒霉。尤其是到了水果成熟的季节,卖不出去只能烂掉。”农民经纪人张树红说。

  去年底,经过市、县政府协力,这条坑洼路被改造成平坦的柏油路。

  借着郭郊村的交通优势,石泉村的农货源源不断销往城市,客商、物流往来频繁。随着石泉村农副产品的热销,围绕着农产品经销和加工的企业、合作社在郭郊村活跃起来。市场互动下,两个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村民获益良多。

  “去年村里玉米价格一斤高出市场价5分钱。村民养的土鸡拿到邻村,一斤能卖到10元。”石泉村党支部书记程燕萍说,路修好了,苹果、梅杏、小米等农产品就能减少损耗,价格也就有了优势,村民的收入就会增加。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