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文化大院 日期:20200422
乡村古建筑演绎时代新故事 458座古戏台传播新风尚 “老屋”活化善用 华丽转身 河南孟州:窑洞图书馆“开馆复读” 安徽休宁:老祠堂变身文化新“殿堂” 河南宝丰县 非遗虎头鞋助农脱贫增收 文旅部: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 广西那坡县 为少数民族学童办起爱心励志班 山东嘉祥县 订单式送教上门情暖残疾儿童 重庆梁平区 古砂陶重焕新生机
  005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乡村古建筑演绎时代新故事
· 458座古戏台传播新风尚
· “老屋”活化善用 华丽转身
· 河南孟州:窑洞图书馆“开馆复读”
· 安徽休宁:老祠堂变身文化新“殿堂”
· 河南宝丰县 非遗虎头鞋助农脱贫增收
· 文旅部: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
· 广西那坡县 为少数民族学童办起爱心励志班
· 山东嘉祥县 订单式送教上门情暖残疾儿童
· 重庆梁平区 古砂陶重焕新生机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4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西乐平

458座古戏台传播新风尚

朱媛媛 胡发根

  

  

  458座古戏台传播新风尚

  

  在乐平市镇桥镇坑口村古戏台前,当地千余名村民正在观看精彩的“古戏台讲堂”文艺宣讲节目(资料图)。 朱定文 摄

  行走在乐平大地,你很难不被这里造型优美、古朴大气的古戏台所吸引,全市294个村(居)委会,拥有458座古戏台。这里的人们爱戏、好戏、懂戏,自古便流传“要知今事通古事,欲晓世情看戏情”的谚语。

  2017年以来,江西省乐平市在推进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进程中,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寻灵感,利用古戏台这一独特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把理论宣讲的现代“讲堂”搬上传统“戏台”,打通理论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自古乡民教化地,今朝尤吹文明风。古戏台讲堂犹如一根绣花针,在458座古戏台中穿针引线,将一颗颗散落在乡野的珍珠,串连成一座精神的家园、文明的高地。

  为了让广大群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乐平市精心培育各级干部讲发展、专家学者讲政策、乡亲现身讲故事的三支“明星”宣讲队伍,精心设计“听党课、传政策、送文化”“讲文明、谋发展、学乡贤”“听赣剧、看电影、讲故事”三大类宣讲内容,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广大农村居民关心的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家风家教等主题,进行互动式开放式分众式宣讲,让村民在聆听和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新农村,环境佳,新村新貌笑哈哈。改水改厕又改路,干净整洁人人夸……”在乐平市乐港镇曹家边的古戏台讲堂上,由乡亲们表演的三句半《夸夸曹家边》、快板《姐姐妹妹逛乐平》,引来了现场群众的阵阵叫好。像这样的情景,在古戏台讲堂的宣讲过程中比比皆是。

  乐平市突出古戏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专门组织市内专业文艺骨干,围绕学习宣讲主题,精心创排了乐平话快板《喜庆十九大 乐平大变化》《扶贫政策进万家》、赣剧清唱《闪亮的明珠》、赣剧扶贫小品《扶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等一批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的地方特色戏曲歌曲和小品快板,将“讲台、舞台、戏台”进行有机融合。

  与此同时,乐平市还注意把话筒和舞台交给群众,鼓励村民文艺爱好者、广场舞大姐、镇村中小学学生、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走上“讲堂”,依托“古戏台”传播“新风尚”,展现新农村、新农人的新气象。

  “入耳务须平气听,当场顿觉笑颜开”,这副在乐平流传了数百年的古戏台楹联正成为每一场古戏台讲堂的生动写照。在“古戏台讲堂”的宣讲中,乐平市各乡镇结合中心工作、热点民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古戏台讲堂+廉政教育”“古戏台讲堂+扫黑除恶宣传”“古戏台讲堂+移风易俗”“古戏台讲堂+殡葬改革”等宣讲。

  截至目前,乐平市“古戏台讲堂”已示范宣讲50余场,直接受众达2万多人;分众宣讲800余场,带动覆盖群众达20余万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