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文化大院 日期:20200310
战“疫”生产两不误 手艺作坊忙起来 重庆市武隆区:贫困村“绣娘”宅家致富忙 “竹编之乡”村民居家编制灵活就业 网络刺绣课堂带姐妹增收 宅在家里就把钱赚了 图片新闻 文旅部发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恢复开放指南 叶连平 2万元特殊党费助抗疫 广西天峨县 扶贫搬迁群众春联文化颂党恩 图片新闻
  005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战“疫”生产两不误 手艺作坊忙起来
· 重庆市武隆区:贫困村“绣娘”宅家致富忙
· “竹编之乡”村民居家编制灵活就业
· 网络刺绣课堂带姐妹增收
· 宅在家里就把钱赚了
· 图片新闻
· 文旅部发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恢复开放指南
· 叶连平 2万元特殊党费助抗疫
· 广西天峨县 扶贫搬迁群众春联文化颂党恩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3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庆市武隆区:贫困村“绣娘”宅家致富忙

曹建 吴彤

  

  

  重庆市武隆区:贫困村“绣娘”宅家致富忙

  

  趁着阳光温暖,几位“绣娘”在一起刺绣并交流技艺。 吴彤 摄

  春寒料峭,阳光明媚,在重庆市武隆区高寿村活动室,几位“绣娘”借着交刺绣成品的机会,在活动室广场交流起刺绣的技巧。搭架子、穿针引线、描轮廓……虽然她们一个个都戴着口罩看不见表情,但言语交谈间透露出的是满满的兴致与成就感。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在家,贫困户如何能够做到防疫且不脱产?面对这一难题,作为帮扶单位的武隆区人武部采取给对口扶贫村高寿村“满绣”项目贫困户布置、认领作品任务的方式,充分利用该产业独立性强、上班地点灵活的特点,让贫困户在家就能生产,确保稳增收、不返贫。

  “满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有满族村民的农村,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用一根细小的钢针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用品等。

  去年9月份,武隆人武部在凤来乡高寿村大力支持文化产业扶贫,援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高寿培训基地,邀请黑龙江满绣工艺品公司在高寿村开设满绣培训班,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增收机会。

  “看,这是我自己在家绣的福字,防疫期间不出门,就在家做刺绣。”防控疫情期间,武隆区人武部满绣扶贫项目的贫困户们在微信群里隔三岔五更新着关于作品生产的图片、视频。贫困户周素秀介绍,往年春节这段时间都在走亲戚拜年,今年发生疫情,只能宅在家,她便搭上架子开始工作。“在家就可以赚上放心钱,别提多高兴。”周素秀说,自己学得比较晚,绣得慢,春节以来她已经绣好了三幅作品,黑龙江满绣工艺品公司将统一回收,一共能卖五六百块钱。

  据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经过武隆人武部引导,该村目前共有10余名贫困家庭妇女参与到满绣作品工作中,每人每月增收近三千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