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版:民主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农业农村法治七十年大事记
· 完整版民法典草案亮相并提请审议
·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 重庆武隆:为脱贫攻坚撑起“法治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8.06万人,起诉10.07万人——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本报记者 高雅 侯馨远

  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留守儿童犯罪3944人,起诉4660人。贵州纳雍县检察院起诉的李某强奸、猥亵多名留守儿童案、江苏连云港市检察院起诉的钱某强奸、杀害留守儿童钱某案等,被告人一审均被判处死刑。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检察机关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检察机关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8.06万人,起诉10.07万人。近年来,针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上升态势,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充分履行职能,与公安、审判等机关密切沟通配合,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推动健全完善惩防机制,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性侵害犯罪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较大比例,我们坚持严厉打击,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案件。”史卫忠表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全国共起诉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25万人。

  河南省检察机关对尉氏县赵某、李某、刘某等人强奸未成年人,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一案从严提出指控,主犯赵某被判处死刑。

  “当前,托幼、培训等机构在未成年人生活、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生在这类场所的侵害犯罪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成长,是检察机关关注的重点。”史卫忠说。

  福建平潭县某少儿培训中心工作人员蒋某等人以蹲马步、蛙跳、不允许吃午饭、殴打等方式,对7岁儿童吴某进行虐待。案发后检察机关第一时间介入,会同公安机关,快侦快捕快诉,三被告人以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未成年人检察职能,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健全完善机制制度,努力提升办案和保护工作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将与其他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大力惩治、积极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司法保护,用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史卫忠介绍。

  

  推动“一站式”办案取证机制建设

  与其他案件相比,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其特殊性,在案件办理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自护意识不强,有些家长出于维护名誉、社会关系等考虑不愿意报案。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普遍存在客观物证少、直接证据少,言词证据采集、固定、审查困难等问题,直接导致有些案件没有及时立案。

  此类犯罪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往往比肉体伤害更严重,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案结伤未愈”问题大量存在。

  “尤其一些性侵害、校园暴力案件,修复被害人受到的伤害,使其能够走出阴影、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往往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对检察机关在办案时做好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史卫忠表示。

  针对因询问方式不当导致取证质量不高,放纵犯罪,或者反复询问造成“二次伤害”问题,最高检推行了“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环境温馨,具备取证、心理疏导、身体检查、同步录音录像等功能的“一站式”询问救助办案区330多个。

  “通过实行一站式询问,一方面提高初次询问质量,实行同步录音录像,为有力指控犯罪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有效保障了被害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史卫忠说。

  上海、重庆、贵州、四川等省级检察院先后牵头公安、教育等部门建立了省级层面的入职查询制度,录入有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前科人员信息,要求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在招收工作人员时进行入职查询,以防止有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前科人员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工作。目前上海已查出10名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工作人员有相关违法犯罪劣迹,均已被清退。

  据了解,12309检察服务网开通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区,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实现网上服务有专区、电话接听有专人、实体接待有专席,专门受理有未成年人案件的控告、申诉和司法救助申请并及时办理,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保护。

  

  打造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升级版”

  2018年1月起,最高检在全国13个省份部署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将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刑事执行、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统一交由未检部门办理。其中,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引导各地检察院结合刑事案件办理,开展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对食品药品、环境领域侵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犯罪行为提起公诉的同时,一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双管齐下,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和震慑力度。”史卫忠表示。

  浙江缙云县检察院办理陈某某在校园门口销售使用非法添加剂的“红糖馒头”案件时,对陈某某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提起公诉,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支付公益损害惩罚性赔偿金并在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检察机关还通过举办损害赔偿金兑付仪式,以发放学生营养餐的形式对惩罚性赔偿金的使用进行了探索尝试。

  在发布会上记者得知,一些地区检察院正在探索“公益诉讼+其他检察监督方式”,发挥业务一体化优势,组合运用多种方式跟进监督、综合监督,推动损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问题彻底解决。

  宁夏银川西夏区检察院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诸多安全隐患问题,先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推动解决了食品安全隐患问题,之后又跟进向教育等部门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解决了多家校外培训机构无证办学、长期招生等问题。

  下一步,最高检将持续加大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力度,加快推进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在已有试点积累的基础上,择优确定一批重点试点单位,打造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升级版”。

  

  加强农村地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2016年,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到今年6月,共组织法治巡讲9.65万次,覆盖10.8万所学校和8050万名师生。

  “今年夏天,‘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再次出发,开展走进‘三区三州’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了优质法治和自护教育课,助力脱贫攻坚。”史卫忠介绍。

  目前,全国共有近两万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其中包括32名省级院检察长,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意识、维权意识。

  2018年7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法治进校园”部署要求,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检察院在某偏远乡镇学校讲授预防性侵法治教育课后,该校一名男生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称“看见学校保安刘某某摸了女同学,这是检察官说的猥亵行为”。公安机关随即开展调查,检察机关及时介入,会同公安机关调取学校监控视频并实地查看,搜集相关证据,认定刘某某行为已涉嫌犯罪。

  2018年10月,以猥亵儿童罪对刘某某提起公诉。同年12月,法院以刘某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8个月,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5年内从事学校保安及其相关职业。

  下一步,最高检将有针对性地开发法治教育课程,围绕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网络犯罪等热点问题,研发精品课程,根据未成年人法治需要,开展“菜单式”法治教育。另外,最高检还将制定旨在实现“法治进校园”、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意见,充分发挥“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的作用,适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巡讲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