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奠基仪式。资料图
园区科创中心。资料图
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资料图
植保无人机在喷洒作业。资料图
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资料图
11月26日,对于江苏南京白马农业科技园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经国务院批准,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建设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继今年南京自贸区获批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南京的又一新使命,对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又增添一个新的动力源。
南京农高区到底有何特别之处,能够在全国众多高手中突围而出?升级为国家农高区后,将会有怎样的大动作?又将为南京、江苏甚至全国的农业发展起到怎样的带动效果?带着种种疑惑,我们一同走进南京农高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向阳花木易为春
在全国多名重量级选手的比拼中,南京农高区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实因众多特质集于一身,吸引了“主考官”们的眼球,更博得了他们的青睐,得以花落囊中。
坐标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南京农高区总面积145.86平方公里,处于长三角城市群西翼、南京东南门户宁杭节点,距南京主城45公里、禄口国际机场26公里,紧邻宁杭城际铁路“溧水”站,多条高速公路贯通,可1分钟上高速、10分钟到高铁、半小时抵机场、2小时达沪杭,交通十分便利。
走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路线,南京农高区构建出了一套现代农业全产业体系,集产学研以及种植、装备、研发、加工等一体,建成黑莓、蓝莓、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1.5万亩,形成了以江苏奥迈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以正源集团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以沃德绿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及农业科技服务业四大产业,集聚各类企业48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18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0亿元。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农高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吸引了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7所知名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入驻,形成良性互动。有了科技支撑,南京农高区组建了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等科研载体,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的全省最大“光伏+农业”智能植物工厂投入运行。科教资源富集之地,生产力惊人。南京农高区拥有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80余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多名,累计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
南京农高区的发展走了一条融合之路,将示范区、产业、美丽乡村融合,发展成果与农村农民共享,探索推进“美丽乡村+特色产业+休闲旅游+新型经营主体”等绿色持续发展模式。南京市溧水区依托现代高端农业资源,打造了李巷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带动力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片区,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近500家,年均培训职业农民1.2万人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之愿在农高区正逐步向我们走来。
十年磨一剑。梳理南京农高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它的成长是迅速的,前身为白马农业科技园,于2009年3月启动建设,同年7月获批为省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8年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入选“国家队”,升建为国家农高区。
南京农高区通过十年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科教兴农、创新引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先天资质,加上后期努力,南京农高区成为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实至名归。
南京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评价,南京农高区地处我国南北地理、气候交界带,适宜大量农作物、果蔬、林木等栽培生长,同时,又背靠长三角现代农业较发达地区,属于高校林立和云计算领域核心技术亚洲领先的省会城市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来,不仅农高区的“店小二”式服务无微不至,干部干事状态和精气神更值得敬佩。
好风凭借力
作为国家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尽管农业占比只有2.1%、城镇化率高达82.5%,但南京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在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路径。南京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依托“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独特地貌,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点(区)500多个,绿色兴农正当其时;南京集聚了丰富的科教资源,拥有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22家、“两院”院士16名,科技助农方兴未艾;南京融合了新型的产业业态,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列江苏第一,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特色富农之路越走越宽。
南京国家农高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是宁杭生态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农高区坚持绿色智慧主题,农业科技合作和创新资源形成集聚效应,生物农业不断壮大,新技术示范、新成果应用、新产品推广的优势日益凸显,不仅对南京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在长三角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自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溧水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启动,同时整合资源,举全区力量,主动对接,高质量建设,全力创建。为支持溧水创建国家农高区,南京市委、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成立南京农高区升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任组长,统筹推进升建工作,并出台《关于支持升建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培育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平台建设、核心区建设、产业金融支撑、开放创新合作等八个方面给予专项支持。江苏省有关领导也多次提出支持白马园区升建农高区,高标准建设国家农高区。
国家农高区是标杆性示范区,标准高,首批示范区建设又是在全国16家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中好中选优后产生的,为此,溧水坚持以“建”促“升”,除了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平台和高新农业项目外,发扬“拼抢”意识,打造中国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该中心可提供举办农技科普培训、农业新品种、专利产品、农机装备展览以及国际性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功能,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性农业博览中心,目前已吸引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世界草莓品牌大会等顶尖农业会展签约落户。中心的建设使南京农高区形成了集农业集约化种植、智能化加工和专业化展示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格局。
去年8月,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会,对全省7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竞争性比选,白马园区以全票通过。11月7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南京农高区升建工作现场考察并召开专家质询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同意建设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白马园区正式成为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高区。南京农高区的获批,既是溧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体现,更是溧水干部始终秉持“干”字当头、只争朝夕理念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果。
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农业被给予高度关注,作为新的增长点、朝阳产业,南京市溧水区抓住此次机遇,做足各项充分准备,南京农高区升建成功,可谓水到渠成。
待到山花烂漫时
升级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国家队”队员,南京农高区有了新的责任与使命,南京农高区将引领农业步向何方?在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代市长韩立明给了明晰的解读。
南京农高区获批是溧水农业现代化的转折点,也是起点。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下一步,南京溧水将依托农高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
南京农高区坚守初心,继续选择了“绿色智慧农业”为发展主题。智慧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下一步发展的必然形态,包含农业生产数字化、装备设施智能化、农业服务信息化、产品销售网络化和新型农民职业化等丰富内涵。绿色农业是新时代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包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南京云计算领域核心技术亚洲领先,先进制造产业优势较强,拥有中科院计算所南京创新中心、高通中国联合创新中心、科沃斯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同时,工业基础坚实,能够有效地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提供理念、技术等多方面支撑。
南京农高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未来食品为突破口,协同发展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建立绿色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区。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从育种育苗到规模种植,从收获仓储到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一体化生产示范体系,努力探索绿色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
南京农高区筹建的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将以食品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集聚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和规模化发展能力的未来食品科技创新要素,力争成为未来食品研发和创新的策源地。打破传统科研机构的组织边界,发挥一流大学与食品工业界的桥梁作用,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保障”,是我国食品安全将来的转变方向,南京农高区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通过与国际高校研发机构建立战略性海外合作平台,集聚国际创新资源落地中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积极引导市场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建设高质量的创新空间,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东中西部各省份经济实力不同,农业发展亦存在差异,南京农高区立足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优势,重点突出探索示范作用,以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发挥科技引领示范效用,大力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整治,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服务能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针对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强、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创新供给不足等瓶颈问题,南京农高区突出前瞻预判意识,让农业不再那么被动。同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在围绕建设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方面,南京将积极推动“四新”并举,以产业振兴为牵引,加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示范,在推动农业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借此机遇,南京将以新站位、新境界、新思路、新举措,为推动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好头、领好向,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增砖添瓦,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壮美画卷在南京留下闪亮篇章。
本版组稿 李文博 季玲 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