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第六届海峡两岸曾子思想研讨会暨礼孝文化论坛在山东嘉祥县举行
· 民俗表演跳竹马
· 贵州黎平器寨村举办“决战脱贫攻坚”文艺汇演
· 广西河池市贫困户喜圆安居梦赋诗颂党恩
· 湖北石首市万人紫米糍粑节 丰收点亮乡村文化
· 农民出身的词作家许会锋,五年内两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小村三部曲”深受群众喜爱——
· 山高水阔 书香万里
· “世界遗产培训基地”落户阆中
· 广饶西毛村:乡村文明扮靓村居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农民出身的词作家许会锋,五年内两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小村三部曲”深受群众喜爱——
赵献东

  

  

  

  

  许会锋(右一)在农家院里劳动采风。

  许会锋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词作家,他作词的歌曲《小村人的婚礼》《小村微信群》分别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五年内两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会锋的作品以农村题材为主,代表作“小村三部曲”(《小村人的婚礼》《小村微信群》《小村来客》)形象生动、语言鲜活,深受群众喜爱。他将对歌词创作的热爱、对家乡的情感、对时代的关照巧妙地融入作品,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浓郁的时代感、深厚的乡愁情结。

  

  “庆幸我是农民,让我离生活更近”

  文艺作品并非神秘灵感的产物。早在西周时,便有采诗官深入民间采集歌谣,集于宫廷,加以整理,这也是《诗经》十五国风中大多作品的来源。可以说,最美的音乐和诗歌就在民间,源于生活。许昌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孕育诗意的热土,骨子里就有诗歌的基因。春秋时期,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竹竿》《泉水》《载驰》等传世诗篇,被孔子收入《诗经》。

  许会锋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颍阳镇东张庄村人。如今,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委、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这之前,他只是个普通的农民,15岁时拿起锄头,走进田野,春播秋收,耕作施肥,之后,搞养殖、跑运输……这些丰富的生活阅历、温暖的乡音、乡情和朴实的民风、民俗,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的60多篇获奖作品几乎全是乡村题材,《小村人的婚礼》《西瓜村的故事》《小村微信群》《古村人家》……每一部作品都围绕着农村农民,写故乡的青山绿水、写家乡老少乡亲的故事、写中原农村的发展变革,展现了新农村的新面貌,唱出了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主任、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熊纬评价许会锋:“他曾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让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总是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许会锋说:“老家有父母、有果园,我深爱乡村的大地,农村题材是我今后创作的主要方向。”如今他的主要工作虽已不再是农业生产劳动,但他仍心怀家乡那片坚实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时常回到乡下体验生活、走访采风。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笔头的许会锋把对农村铭刻在心的深情,化为笔下会呼吸又接地气的歌词。

  

  “不后悔昨天,只兑现今天”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许会锋的歌词写的虽多是农民、农村的事,其内容与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小村人的婚礼》通过对一家三代人不同婚礼场景的描述,展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的沧桑巨变。新获奖的作品《小村微信群》也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一个个小点子点燃小村希望/一个个好经验打开小村梦想/一个个新目标凝聚小村力量/一个个好故事绘成小村春光。”微信群虽小,却展现了“小村人”奋斗追梦的精神面貌,表达着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心情、心声,折射出“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的农村经济新形态。《小村微信群》的成功是必然的,它以当下农民生活的“小变革”投射出新时代农村的“大发展”。

  许会锋歌词的时代性,并不是空喊政治口号。他的作品中没有“大词”,而是用亲和的、充满着泥土气与烟火气的词引起群众共鸣。俗话说“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他创作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无论是描写新时代农村发展变化的“小村三部曲”,还是展现美丽乡村的《古村人家》,都朗朗上口、平白如话,用质朴通俗的语言呈现生活中的感悟。经他斟酌后的歌词,不见浮语虚词、浮文巧语,而是直抒胸臆、情见乎词,浓浓的乡土氛围中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颂唱。这样发自内心的表达,把歌词写进了人们的心坎儿里,自然能成为深受百姓欢迎传唱的佳作。

  

  “爱上一个事,找到一个趣”

  谈及歌词创作,许会锋说得最多的就是“坚持”和“探索”。“那时,村里人叫我‘坐家’,说我一个农民做着歌唱家的梦。”村里的乡亲或务农或打工,盖了新房,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许会锋清贫如洗。虽坚持创作,但好多歌词在当时未能发表,出版社退回的信封装了几麻袋。无论生活如何困窘,他仍然无法舍弃创作歌词的梦想。“家里人都劝我歌词不能当饭吃,但没有歌词,再好的饭也没有味道。”许会锋就像一颗种子,默默在地下蓄力,等待春天到来破土而出。终于在1994年5月28日,《工人音乐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心曲》,创作之路从此柳暗花明。2014年,《小村人的婚礼》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许会锋正式进入歌词创作的专业领域。在不断提升创作水平的同时,他一直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2019年,《小村微信群》再次获奖,标志着“乡村歌曲”风格的形成。

  许会锋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30多年,他坚持不懈努力,用行动坚守艾青“我生活着,故我歌唱”的创作立场。他扎根生活,坚守中原文化的传统,用理想关照现实,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饱满热情,在许昌这片土地上用笔耕耘记录新时代。

  “我对农村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情感……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我都将扎根自己深爱的乡村大地,写别人没有的、写身边熟悉的、写老百姓喜爱的,以此回报生我养我的家乡、记录伟大的新时代。”许会锋说。我们期待许会锋的歌词创作迎来一个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