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农民教育培训优秀学员特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王鹏:去农广校学“孵”鸭蛋
· 梁永英:女大学生回村逐稻香
· 林忠文:从培训中来 到实践中去
· 乔林中:从“百万负翁”到“百行千名”
· 罗爱权:生态养鸡啄开致富门
· 陈秀英:致力于“甜蜜的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陈秀英:致力于“甜蜜的事业”
本报记者 颜旭

  

  

  

  

  陈秀英(中)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甜蜜的事业”。资料图

  刚步入花甲之年的陈秀英一直就有一副热心肠。从小在河北赞皇长大的她,发现虽然当地山场广阔、植被良好,许多农民养蜂却挣不到钱。就是因为规模太小、专业技术陈旧。她自费到外地学习后,决定将蜂农们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赞皇县养蜂协会、蕊源蜂业有限公司,2007年,又建立起天源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养蜂产业、完善养蜂产业科学机制带领乡亲致富的路子。

  陈秀英先是不计成本地付出。在公司内部建立高于周围市场的蜂产品收购价格机制,让利于民。她办的蜂业服务部,不但不赚蜂农一分钱,还要搭上运费、服务费为大家服务。多年来,她一直自费邀请专家学者,到赞皇县向广大蜂农培训授课,讲授养蜂知识。这么些年,仅专家往返路费、讲课费、住宿费等,她就投入了几十万元。她还自费组织蜂农到外地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先后输送了16名上不起高中的蜂农到浙江农大蜜蜂系深造。更是不辞劳苦,自费组织蜂农到外地为当地农作物授粉,增加了蜂农几十万元的收入。

  陈秀英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她为蜂农提供养蜂用具,优质种用蜂王,制定了中华蜂保种、提纯、扩繁方案,繁育蜂王免费分发给蜂农改良品种。还为他们订购《养蜂科技》《中国养蜂》等20多种养蜂书刊,供蜂农学习。并对蜂农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合格的颁发养蜂职业资格证,这让赞皇成为河北省第一个颁发养蜂职业资格证的县。她还投资600万元建起中国蜜蜂博物馆(河北),成为农广校“田间学校”,还成立了河北石家庄市山区蜜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太行山蜜蜂研究院,通过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品种改良,把该市落后山区县农民通过养蜂都带动起来。

  天源合作社则一直努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组织蜂农开展标准化生产。经调研可行性分析,建起了现代化蜂产品加工基地,并通过国家SC认证,使赞皇蜂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建立利益联结上,公司与养蜂场签订了生产无公害、有机蜂产品合同,制定了蜂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了蜂农生产积极性。同时还树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科学求发展,以品牌为依托,以诚信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创立了“蕊源”品牌,在全国多地建立销售处,并与一些大型超市、药房等建立直采直销关系。

  辛勤的付出终于酿出了甜蜜的果实。2016年,天源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示范社”。同年赞皇县也被中国养蜂协会评为“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养蜂专业户由过去的22户增加到了1260户,蜜蜂养殖基地扩大到了全县11个乡镇的158个村,占全县行政村的70%以上。养殖量突破5万群,每箱蜂收入1000元以上,蜂蜜年产量达2000多吨,年销售额突破5000多万元,蜂农由过去收入甚微,变为现在的平均5万元左右。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