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履职本领是这样炼成的
· 贺州市平桂区:教育扶贫让土瑶娃“上好学”
· 肥城市潮泉镇:旧村改造实现群众安居梦
· 湖州市千金镇:深耕美丽经济引来“金凤凰”
· 引入市场化服务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难题
· 图片新闻
· 甘官屯乡让贫困户在文明行动综合整治中得到实惠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贺州市平桂区:教育扶贫让土瑶娃“上好学”
穆德爽 姜晚英 本报记者 侯馨远

  土瑶是瑶族的稀有支系,总人口约8500人,因为聚居区生存环境闭塞、生活条件恶劣,成为广西贺州市平桂区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该区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实施教育扶智工程,帮助土瑶学生“上好学”。

  再穷不能穷教育。平桂区先后投入841万元,用于完善现有6个土瑶行政村教学点的基础设施,实施校舍翻新工程,改善办学条件。为确保所有教学点都有公办教师,定向培养招录教师15名,在每人每月4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及300元乡镇补贴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补贴2万元,鼓励优秀教师到土瑶聚居区支教。

  文华学校校长邱宗欣介绍,为解决土瑶群众实际生活困难,土瑶班学生除享受广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每人每学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学年1250元)外,还连续3年享受到平桂区政府提供的每人每学年1000元的膳食补助和每人每学年300元的交通补助。同时,学校为土瑶学生配备生活老师,并在周一和周末,由专人专车接送学生上学和回家。

  今年13岁的赵小兰,是文华学校第一届初中生。她说:“以前姐姐在鹅塘中心校上学时,要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路好了,车也通了,方便很多。”

  为确保土瑶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平桂区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及时开展劝返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对全区适龄儿童进行摸排,做好入户干预,加强后续家访辅导,防止适龄儿童辍学。

  “这一年来,我们走遍平桂区6个土瑶深度贫困村,探访几百个学生家庭。我们相信,走进村民家里,也一定能走进村民心里。”文华学校政教副主任苏达强说。

  自去年9月开学至今,平桂区鹅塘镇共招收来自平桂区鹅塘镇大明村、槽碓村、明梅村和沙田镇金竹村、狮东村、新民村等6个土瑶深度贫困村的学生778人,单独编班12个。“不让一个土瑶孩子掉队,我们做到了。”伴着文华学校操场上传来的空灵瑶歌声,校长邱宗欣感慨地说。

  邱宗欣介绍,学校还将优秀瑶族传统文化引进校园,以民族文化活动为主线,教孩子们唱瑶歌、画瑶画、绣瑶绣、跳瑶舞,并尝试编撰瑶语教材,创新实现双语办学,不仅能增强土瑶学子的归属感和自信心,还能保证优秀瑶族文化代代相传。“民族情感与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也能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苏达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