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让好日子过得更踏实
· 第二十三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将于11月初举行
· 陕西召开全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推进会
· 甘肃省岷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 世界苹果产业论坛在西安举办
· 泰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农民日报社
· 山西:开展五大活动 讲好扶贫故事
· 学出实效 悟出“新”得
· 都贵玛:草原最美的额吉
· 第六届新疆特色果品交易会开幕
·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理奥利会谈
· 习近平结束同印度总理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和对尼泊尔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都贵玛:草原最美的额吉
新华社记者 勿日汗

  77岁的都贵玛老人坐在窗前,用橘红色的头巾包住苍白的头发,脸上爬满岁月的痕迹。她不时望向放在桌子上的手机,那里有她59年前抚养过的20多个孩子建立的微信群,孩子们经常在群里与额吉(蒙古语意为妈妈)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和她28个孩子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国流传。前不久,这位博爱行善的蒙古族老人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1960年的一天,牧羊姑娘都贵玛被招进内蒙古四子王旗临时建立的保育院工作,一下子成了28个孩子的额吉。那一年,她18岁,尚未成家。

  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陷入物资匮乏、食物奇缺的困境,育婴堂的米粮眼看就要见底,被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面临死亡威胁。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的安排下,3000名孤儿从遥远的江南来到内蒙古草原,他们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在那个缺医少药、生活艰苦的年代,在都贵玛10个月的精心呵护下,28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没有一人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都被健康地送到养父母家中。如今,这些孤儿们也已年过花甲,子孙满堂。

  上世纪70年代的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分娩对于牧区妇女来说无疑是一道“鬼门关”。1974年,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她,抛下家里的牧活,参加旗医院组织的培训,跟随妇产科医生学习接产技巧及产科医学知识。

  她把牧业劳动之余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产科医学技术上,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牧区简陋条件下接产的独特方法,10多年间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