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是比赛,更是民族情感交融的大聚会
· 全国各海域海洋伏季休渔全面结束
· 图片新闻
·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系列产品”发布
· 健康中国的乡村答卷
· 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 文武纵横的“娃娃将军”——萧华
· 加快培育家庭农场要把握五大原则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是比赛,更是民族情感交融的大聚会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综述
本报记者 崔现芳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长期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56个民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月8日至16日在河南郑州举行。运动会会歌《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心声。

  体育承载着国富民强的梦想。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已精彩绽放66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成为展示少数民族风采的闪亮舞台。它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弘扬多彩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传承历史 守护民族文化

  “借助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平台,花炮从一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体育运动,走出了广西,走上全国舞台,相信有一天还会走向世界。”年近七旬的黄自贤说。花炮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曾流行于广西壮族等少数民族中。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还是足球裁判员的黄自贤,在一次下乡调研中偶然发现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抢花炮活动,便被深深地吸引。自那以后,黄自贤拟写花炮比赛规则,致力于将花炮转化为竞技比赛,并在全国推广。1986年,花炮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被列入竞技项目。

  不同的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历史发展轨迹、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孕育出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其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使其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这不仅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传承和保护,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激发。

  中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持续深入,富有成效。近年来,全国陆续挖掘整理的上千个传统体育项目中,有700多个来自少数民族。射弩,来源于生活在高山峡谷的傈僳族等民族的狩猎生活;珍珠球,来源于满族人民采珍珠的生产活动;龙舟竞渡则是苗族、傣族等临水而居的少数民族祭祀水神、祈求平安和丰收的重要仪式……本届运动会共有56个民族的7009名运动员参赛,设有射弩、珍珠球、独竹漂等17项竞赛项目和194项表演项目。

  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推动下,许多原来仅局限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特产”,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成为维系民族感情、增强文化认同的载体和符号。例如:起源于北国草原的“蒙古式摔跤”搏克,西北回乡的“平民曲棍球”木球,雪域高原上的“大象拔河”押加……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运动项目起源民族或地区,在该项目比赛中未必能占上风。换言之,单从运动项目起源上,越来越难判断获奖情况,这说明各民族文化认同越来越强,反映出民族体育文化大融合的趋势。

  

  展示风采 共促民族团结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对手,更是朋友”“共同加油鼓劲,中华民族一家亲”。恐怕没有哪一场运动会能像民族运动会这样,让各民族同胞结下如此的深情厚谊,比赛场上的精彩表演更令人感动。

  西藏射弩队队员次旺曲珍,已是第六次参加民族运动会。她更享受参与的过程,更注重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更珍惜在这里结下的珍贵友情。她说,“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大联欢、大团结,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族表演,了解各具特色的民俗传统,结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朋友。”

  32岁的昂知多日杰是青海押加队的一名选手,也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牧民。青海押加队本次派出的6名运动员,除1名学生外,其余5名都是农牧民。“他们都是村里押加比赛的‘明星’。”领队殷生宝说,虽然只进行了两个月的选拔训练,但并不影响比赛水准。“押加早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队员们的家乡,处处都是赛场。”事实上,参加本届运动会押加项目比赛的运动员,多非专业运动员;即便是专业运动员,平日的训练项目也多非押加。在民族运动会的赛场上,交流比竞技更重要。运动员们在“跨界”的过程中,扩大了项目的参与度,也增进了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在独竹漂运动中,表演者脚踩一根楠竹,手持长竿,悠闲地漂流在水面上,颇有达摩“一苇渡江”之气魄,堪称“中华一绝”。重庆独竹漂队中的壮族姑娘韦杨遮,是西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研二学生,她的踝骨和腓骨都在训练中受过伤,而肩关节炎则几乎是独竹漂运动员的“职业病”。韦杨遮说,这次不仅是来参加比赛,还想通过问卷调查,研究项目的运动损伤并着手撰写相关论文。“如果独竹漂要推广开,就要避免一些损伤。这个研究对独竹漂项目的发展和推广,会有很大帮助。”

  

  同心筑梦 共创美好明天

  “石榴红了,涨红笑脸,石榴红了,醉红家园;石榴结籽,结成红心,相亲相爱,永远永远。”这首《石榴红了》是民族大联欢活动的主题曲,由56名身着红色基调各族服装的小朋友,在舞台上一同歌唱,象征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优美的旋律,童稚的嗓音,纯真的笑脸,将这首歌唱进人们心田。

  民族体育盛会落下帷幕,来自各行各业的运动员将回归工作岗位。西藏射弩队的次旺曲珍将回到她任教16年的林芝市波密县完全小学,继续教育孩子,守护雪域高原上的祖国花朵;河南男子珍珠球队队员文博将回到郑州大学继续学习,毕业后他想当一名体育老师,向孩子们普及珍珠球运动;云南独竹漂代表队队员杨文武将回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特警队,继续守护当地百姓的幸福家园。赛场上,他们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加油鼓劲;工作中,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56个民族同胞的共同心愿。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裕美好,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