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版:美丽乡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让“儿童相见亦相识”
· “京味”西甜瓜香飘百蔬园
· 北京西瓜品种有了“身份证”
· 通州区构建“六位一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
· 大庄科乡百年桑葚迎采摘
· 密云拆除18栋违建“别墅”
· “两吹两不吹”打造天竺乡村治理新模式
· 高丽营镇水环境治理打出组合拳
· 一项玉米预测育种系统在京建立
· 拆违整治行动在南法信镇全面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项玉米预测育种系统在京建立

  白文军王磊

  在2019年第八届北京现代种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玉米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平台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首个以应用为目标的农作物预测育种系统构建项目,将建立起我国数据共享的育种模式,产生一套能够反映我国主流育种材料的大数据。

  据了解,在我国,由于种业结构分散,研发资金投入少,分子标记应用有限,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积累,无法构建可靠的预测模型,农作物预测育种尚未开展起来。而在跨国种业公司,基于全基因组选择的预测育种已成为其主流和常规技术,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加快了育种进程,在实验室里育种已经由方天夜谭变成了现实。随着技术的成熟,预测育种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田间育种,这是育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坤生博士介绍,全基因组选择,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信息进行辅助选择和预测育种的方法。此次启动的国内首个以应用为目标的预测育种项目,其目的是建立覆盖主要玉米类群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服务平台。总体目标是通过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种业企业和生物技术服务企业的合作攻关,采集多群体的表型和基因型大数据,利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模拟技术,建立我国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玉米全基因组选择预测模型,以此来推动我国预测育种的发展。

  据悉,这是我国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玉米遗传研究课题之一。该项目在北京市政府财政立项支持下展开,采用联合制定方案、统一标准、分头实施、数据共享、合作共赢的模式,将产生超过400万的表型数据点,来自52万个产量小区、1000万个DNA芯片数据点和3200个GBTS数据点。随着基因组信息的积累,对表观性状与其内在控制机理的认识的提高,品种的定向改良和新品种按需定制将逐步成为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