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说说忠实先生的好
· 建在螺蛳壳上的村庄
· 古稀村妇成“拍客”
· 读书的家风
· 农村孝道建设刻不容缓
· 漫天黄花
· 《农家》
· 文人笔下的母亲
· 听风景
· 油菜花开里下河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5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说说忠实先生的好

  □陈敏

  2017年,《当代》刊发了作家叶广芩回忆陈忠实的文章《白云一片去悠悠——纪念陈忠实去世一周年》。她说,1994年,由于工作调动没有衔接好,一时间成了“待业中年”。无奈中去找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希望作协替她做主。陈忠实一听笑了,拿起电话当时就拨通了西安市文联党组领导……而在当时她真的没有什么名气,写作水平很是一般,甚至拿不出一本像样的作品来。之后,一如大家所知,叶广芩的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2001年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青木川》2007年出版后声名远播,进入2011年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前20名。目前,叶广芩被公认是当代中国最有潜质的作家之一。“什么是朋友呢?这就是朋友。”叶广芩在《白云一片去悠悠——纪念陈忠实去世一周年》里如是说。

  1997年10月,延安。我参加陕西省作协组织召开的青年文学创作会,开幕式当天的晚上,第一次见到陈忠实。他坐在房间里沙发上,放开手里攥着的瓶西凤酒说,这几年你作品有点少哩!接着聊起安康作家创作,对曾在安康工作、现在海南的作家杜光辉产生极大兴趣,说《车帮》《商道》写得好!这些杜光辉的中、长篇小说作品发表后,相继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有的被拍成电视剧,在全国产生影响。杜光辉是我的朋友,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而很是了解他。陈忠实说不行了回来,到作协搞专职创作……还可以去《延河》,不过这得党组研究定。陈忠实了解了杜光辉当时工作不够稳定,很是影响创作的现状,马上殷切地发出邀请,再三让我把话带到。为此,现在蜚声文坛的杜光辉很是感动,在陈忠实去世后,多次撰文感念陈忠实的关切以及在各类文学活动中对他的帮助和提携。

  2001年5月下旬,我主编的《安康作家优秀作品选》,编录的有180多人、80多万字,厚厚的一摞了。出版前我想得有个压轴的,便把一大包作品复印件不打招呼就径直寄给陈忠实,附信说请他写个序。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陈忠实回信,说我做了件好事,其他地市还没有这样弄过;说他太忙,作品倒是都看了,还行,但是实在没有时间写序,务必谅解……末了,给寄了用毛笔写就的横竖、长短和大小不一的几种形式的题词。书当年出版后,有了反响,也有了盈余。我专门委托在西安打工的本土青年作者洪晓晴去西安送书,并送上500元润笔费。不料,陈忠实见了书高兴,但坚决不收润笔费,并又给我来了一封信,解释说:文人都穷,出个书不容易!最后,又几乎是批评我,说我得有自己的创作!

  我虽然是1997年开会才见到陈忠实,但是之前间接地打过交道。1993年,我收到中国作家协会寄来的会员申请表,很是发愁,因为上面要求找两个是中国作协会员的作为介绍人。当时,安康本土一个也没有,怎么办?我把申请表填好后,直接寄给陕西省作协我熟悉和敬重的田奇老师。他是中国作协会员,我是知道的。很快,田奇老师说他签了字,然后就在作协大院里等,一下子看到了陈忠实上厕所路过。陈忠实说我知道,陈敏是个写诗的,签完字便急匆匆走了。田奇老师说,他直接把我的中国作协申请表寄给了北京。他说,好顺利哩,你运气真好!

  不觉得,陈忠实先生去世3周年了。这几年里,我也经常在想陈忠实先生的好。我想忠实先生的好,在于他的作品卓越和品格高尚,在于他对叶广芩、杜光辉的热忱扶助,对我和我们一代人殷殷的期待……在于忠实先生对于文学的忠诚和挚爱!诚如叶广芩在《白云一片去悠悠——纪念陈忠实去世一周年》一文中所说:“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有紧迫感,韶光易逝,时不我待,热爱生命,拥抱生活,以积极乐观、开朗的态度投入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提炼人生精华。生命的长度也许更多地被命运把握,生命的密度却攥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忠实走了,他的灵魂在陕西大地上飞翔。”叶广芩还说,其实,忠实先生的灵魂,又岂止在陕西大地上飞翔呵!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