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村名的记忆
· 春游桃源村
· 宁陵26对新人着汉服巡游万亩梨园
· 河长六叔
· 蒿子粑粑三月甜
· 谷雨里的美妙农谚
· 《踏春山中》
· 瑞安品茶
· 老井不老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4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村名的记忆

  □鲁珉

  村子都是有名有姓的,如李庄、张庄、陈家湾、周家坝……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一样。

  可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很多村子的土地没有了,原来的房子也没有了,紧随着的就是村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是有着城市味的名字,如凌云社区、新纪元社区,全然没有了乡土气息。

  但我依然喜欢那种带有浓郁乡土味的村名。村子的名字随人姓较多,一个个原味的名字后面或多或少都会隐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就算没有故事,也会引发出很多的温馨遐想。

  还是喜欢故乡那些村子的名字。什么湾、岭、坎、寨,前面加上姓就成了村名。可以想象,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眼光深远的人家选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建屋砌灶,定居创业,繁衍生息,岁月更迭后便会衍生出一个庞大的村庄。虽然杂姓混居,但是地名早已冠上了第一户居民的姓氏。

  我出生的小村子叫鲁家坎,原本是个纯粹的鲁姓村子,后来不断有人口迁入,到现在姓氏都有十几个了,周张郑王都有。乡邻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耕耘,一口井里吃水,炊烟相交,和睦相处,没有半点的生分。

  小村有自己的特色名字,就像人一样有了自己的性格。你会感觉到那个村子的名字在呼吸,在微笑,在向她的臣民诉说。村子的性格,或刚烈,或温情,或纯朴,时时散发着她天然的品质。

  于是,这样多姓的农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村落。老家就是由鲁家坎、张家湾、王家坝等十几个小村子组成的,名字叫夫子头。夫子,听起来就很有文化。

  的确是这样,仅清朝后期村里就出过好几个举人,秀才就更多。民国初期,全村还有3家私塾。我的太爷爷就是秀才,也是村子里那个时期最有学问的私塾先生。直到现在,我们家族的人走在外面,只要说是姓鲁,老一辈的人就会说,是鲁秀才的族人啊。单说考大学,夫子头考上的人数是周边村无法企及的。所以,外村的人都想方设法迁进我们那个村,想图个好风水。

  村子的名字就是村庄的历史。虽然近些年来,老家发展很快,很多浸透着古朴气息的天井老屋都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气派的红砖高楼,但是村子的名字没有改,哪怕小地名也保持原来的样貌。山还是那座山,名还是那个名。

  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人,不论身在何地,乡愁弥散的时候,自然就会记起那个烙在心头的村名。那些熟悉的村名,就像一个个至亲,满脸微笑地从你的记忆里跑出来。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熟悉的村子,就是你永远不会忘记的亲人。

  一个村名,不仅你记得她,她也记得你。因为那是一份难以抹去的乡恋,更是远方游子难以忘怀的根。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