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飞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梧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始于1993年,最早在梧州市长洲区开展试点。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效,得到了农业部和自治区的肯定。”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市市长李杰云介绍,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清了集体资产,界定了成员身份,确保成员权益,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让农民有了真正的“获得感”。
梧州市高度重视农村各项改革,以改革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通过参股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李杰云介绍,改革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比如,泗洲村、富万村成功创建4星级乡村旅游区,打造“离尘不离城”乡村旅游品牌;龙华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与财政资金投入一起折算为集体股份,引入社会企业合作发展园林产业,农民不但收获土地租金,还可享受经营收益;三贵村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旭村充分发挥集体林地资源优势,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茶叶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东方美人茶产业,集体以林地入股占40%的股份,每年均能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村民支持和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目前,梧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作为著名的“侨销茶”,梧州六堡茶近年来强势发展,于2011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行销全国近30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并远销至东南亚各国,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因此形成了历史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截至2017年,梧州市茶园面积近10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5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量超1.35万吨,直接产值达14亿元,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综合产值近40亿元。
梧州市高度重视蜂产业的发展,积极发挥气候适宜、蜜源丰富、技术先进、基础扎实等优势,依托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梧州蜂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底,梧州已有养蜂专业户约3000户,从业人员6500多人,共有蜜蜂18.8万群,约占全广西蜂群总数的20%。2017年蜂产业产值超6亿元,养蜂量和蜂蜜产量均居广西第一。全市通过龙头企业和养蜂合作社“订单收购”模式帮扶带动以及财政奖补资金扶持等措施,共帮助近1000户贫困户发展养蜂脱贫。
目前,梧州各县(市、区)所有乡镇、村(组)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李杰云表示,梧州已部署从2017年起,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