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科教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场“供”与“需”的科技邂逅
· 科技园里的新星:椰糠无土栽培
· 有了“农技宝”服务看得见
· “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 图片新闻
· 科学家发现百合紫色子房形成机制
· 极端降水影响氮肥效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科学家发现百合紫色子房形成机制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百合课题组揭示了百合紫色子房形成的关键机理。

  百合是重要观赏、食用及药用植物。其观赏价值主要以观花(花被片)为主,但是其一朵花从开花到花谢的自然观赏期通常只有10~20天,百合切花瓶插寿命一般为7~15天,群体观赏期通常约1个月。花谢即花被片衰老脱落后,便失去了其观赏价值。在百合品种资源中,紫斑百合和亚洲百合栽培品种等少数百合种类或品种具有紫色或紫红色的子房,当花瓣脱落后,随着这些品种的紫色子房膨大形成果实,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和长达2~3个月的观果期。红紫色的百合子房及果实可形成新的百合观赏价值,若能将这一观赏性状扩展到更多百合品种中,将突破现有百合仅限于观赏花(被片)这一局限性。

  该研究运用解剖学、代谢组学、比较转录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百合紫色子房形成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紫色子房成色的色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且主要积累在子房壁表皮下第一层细胞。表达谱表明参与花青素苷合成通路的所有结构基因(除LhANS)在紫色子房中的协同共表达是紫色子房形成的关键机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博士研究生徐雷锋是文章第一作者,明军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   李海芬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