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9日
第1版 要闻返回
田埂上的答卷

鸵鸟浑身是宝 特色养殖富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19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细长灵活的脖子,粗壮有力的大长腿,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齐街镇麦寨村,曾经熟悉的田野间,如今多了一群昂首阔步、体型庞大的“新朋友”——鸵鸟。近年来,麦寨村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桎梏,大胆尝试鸵鸟养殖,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富民之路。

  一只原产于非洲的沙漠巨鸟,是如何落户平原产粮村的呢?麦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志立告诉记者,发展鸵鸟养殖,源于一次外出考察带来的灵感。以前,刘志立在学校上班,偶然接触到了鸵鸟蛋,发现鸵鸟市场潜力巨大,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便带领村民一起发展鸵鸟养殖。

  在齐街唯众养殖场基地,这里的鸵鸟引自南非白鸵鸟、非洲黑鸵鸟等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肉质好。“只要保证生长环境干净,一年做好两次防疫,除了一些鸵鸟间的攻击损伤,鸵鸟基本上不生病。”基地负责人王丹丹说,“我们现在存栏鸵鸟已有300余只,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形成规模化养殖,经历了不少挑战,但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相对来说,鸵鸟种苗比较难养,前1~3个月需要保证温度恒定,再根据鸵鸟生长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定时定量投喂、让其自由饮水,确保营养均衡,鸵鸟基本就能健康生长。”

  养殖场内,产蛋期的母鸵鸟每两天就能产出一枚鸵鸟蛋,这些鸵鸟蛋既可以作为种蛋,经孵化后出售鸵鸟苗,也可以作为可食用的鲜蛋直接销售。此外,坚硬硕大的蛋壳,经过养殖场老师傅的手工雕刻和彩绘,变成了美观高档的工艺品,单个售价可达350~600元。

  高蛋白、低脂肪的鸵鸟肉,已成为许多高端餐饮市场的新宠;鸵鸟毛吸附力强,可以制成鸵鸟毛掸子、羽毛饰品等,一斤鸵鸟毛售价能超过800元;鸵鸟皮更是皮革行业的“软黄金”,因其独特的纹理和耐用性,常用于奢侈品制作……“鸵鸟身上就没有一处是浪费的,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刘志立说。

  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对容易上手的养殖技术,吸引了不少农户前来合作。为了让鸵鸟养殖产业顺利起步,麦寨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齐街唯众养殖场带动发展合作养殖户25家,由公司提供健康种苗、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过去,麦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有限,村民增收缓慢。自从发展鸵鸟养殖后,这些鸵鸟养殖户年收入少的有六七万元,多的有30多万元。新乡市其他地区的农户也都跟着齐街唯众养殖场一起合作养殖鸵鸟,每年养殖场仅鸵鸟种苗的销量就有一两千只。

  谈及下一步发展,刘志立信心满满:“我们目前和中原农谷建立了合作关系,计划投资近1亿元打造鸵鸟屠宰、肉类及羽毛深加工中心,同时联合其他村一起开发鸵鸟参观、喂养体验等旅游精品路线,让鸵鸟养殖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饭碗’,带领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