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形式,在农村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家庭经营的重要实现方式,不仅是返乡下乡创业者的重要选择,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载体。然而,当前农村家庭经营面临着代际继承意愿不足、土地规模偏大、雇佣人员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庭经营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部署。因此,把握农业绿色科技创新与农村家庭经营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确保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借助农业绿色科技助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科技创新模式。
一是“平台企业+技术生态”模式,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技术生态。这一模式通过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了贯穿农业全产业链的完整技术生态体系。
在生产端,平台企业通过自建农场或与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从源头投入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立严格的农场管理标准体系,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控制自然风险因素的同时,实现精准用药施肥,改善土壤质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农产品的产出质量,从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平台企业依托数据分析与预警提示系统,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生产指导和风险预警,有效提升其生产能力。在流通环节,平台企业着力构建现代化物流网络,建设现代化冷库、加工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对运输车辆进行全程追溯和实时监控,打造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既保障了农产品快速安全进城,支持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品下乡,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平台企业开发的城乡双向电商平台,连接起农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满足双方需求。一方面,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地信息,增强消费信心和驱动力;另一方面,农民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和按需供给。这种全产业链的技术生态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还增强了农民对可持续农业的认同感和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方案。
二是“集体经济+技术整合”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集体经济在绿色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模式中,集体经济组织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政府的支持下,整合村集体资源、龙头企业带动力和科研院所技术实力,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合力。通过多方协作,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
该模式首先注重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变更管理、成本控制、进度监控和质量保障等关键流程系统整合,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有效消除各环节间的管理盲点。在技术应用层面,该模式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循环体系,发展“生态桥”循环农业。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养殖结构,实现秸秆果枝饲料化、畜禽粪便肥料化的资源循环利用,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闭环。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推广智能农业技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等举措,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整合共享物流销售网络和品牌资源,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升并扩大市场运营能力,降低产业链运营交易成本,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这种多方协同的创新模式,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社区支持+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生产消费共同体。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是一种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模式,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建立起环保、可持续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该模式以“吃在当地,吃在当季”为核心理念,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和长途运输的能源消耗,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可持续消费文化。
从农业生产来看,该模式尤其注重土地可持续利用,采用自然友好的土地管理方式,确保农产品的生态品质。同时,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和“新农人”计划,培养更多具备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外,这一模式的特色还在于实现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从第一产业的有机种植、生态养殖,到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再到第三产业的直销配送、体验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条合作体系。这种全产业链整合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多元化农产品的需求,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渠道,既让消费者获得安全可追溯的农产品,又帮助农民稳定销售渠道、提高收益,真正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利共赢。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绿色科技创新为农村家庭经营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通过上述三种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在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了全方位的生产链合作机制,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更多企业和农民参与新模式,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作者于亢亢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陈坤单位系北京东昇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