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农资农机 日期:20240828
第四届中国有机肥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用“良机”助力农牧业节本增效 农机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牵手”大农业 农业机械化普及范围持续扩大 从有到好,再生稻收获机还需走多远? 江苏大学“跨界组团” 赋能新疆农机上水平 有了“田保姆” 种田省力更省心
  006版:农资农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第四届中国有机肥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 用“良机”助力农牧业节本增效
· 农机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牵手”大农业
· 农业机械化普及范围持续扩大
· 从有到好,再生稻收获机还需走多远?
· 江苏大学“跨界组团” 赋能新疆农机上水平
· 有了“田保姆” 种田省力更省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苏大学“跨界组团” 赋能新疆农机上水平

单毅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143团场,江苏大学农机装备工程专业的研二学生郭小虎正仔细地记录种植大户反馈的大田机械化收获建议。这是郭小虎踏上新疆科研之旅的第二年。作为江苏大学第三位响应团中央“青年赴疆兴业计划”的研究生,今年他将在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担任为期3个月的科研员助理,重点开展新疆地膜大豆机械化收获装备的优化研究。

  近年来,江苏大学发挥农业工程学科优势,聚力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和智能农机装备研究,组织青年师生“跨界组团”,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8个赴疆科研“小组团”近50名师生正活跃在天山南北,集中开展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集约化育苗环境智能管理与装备、新型国产重型圆盘耙、自走式棉田秸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研发工作,释放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青”能量。

  耕深稳定在22厘米左右,地表平整度小于2厘米,碎土率高达90%以上……今年7月,由江苏大学牵头研发的新型国产重型圆盘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22团农场试验成功。该项目负责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顺表示,这种圆盘耙可实现批量化制造,将打破该类产品依赖进口的困境,助力提升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

  “新疆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土壤类型多样、耕作环境复杂等挑战,在这里试验更能监测整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郭顺团队研究生倪豪豪介绍,新型国产重型圆盘耙是他博士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他将针对新疆复杂土壤条件的关键触土部件进行材料设计与工艺优化,持续提升我国农田耕作质量与效率。

  残膜机械清理效果不理想、回收再利用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是新疆农用残膜治理中的痛点难点。江苏大学与新疆石河子大学发挥“农业工程”专业优势,组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领衔的联合攻关团队,研究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联合攻关团队围绕回收残膜、秸秆粉碎还田、保持水土三大难题,创新研发摆齿清洁高效捡拾、双曲柄震动清杂、无芯多带打包、柔性差速传动、捡拾与作业速度一体化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出自走式秸秆粉碎还田与残膜回收一体机。“新机型可自动连续完成秸秆粉碎、抛撒、残膜捡拾等一系列操作,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联合攻关团队成员、江苏大学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方伟泉说。

  “我们以机械式棉杆对行装置与卫星导航相结合,实现无人工操作时直线收膜,机器偏离时可自动回归正确轨道,作业偏离距离小于3厘米。”方伟泉介绍,最近他们在新疆重点开展残膜回收机具的无人作业试验,对残膜回收机的秸秆粉碎装置、捡拾部件、多鼓盘振动清杂及脱膜、辅助驾驶功能、液压控制系统、打包机等进行测试,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实现残膜回收的智能化作业。

  “最幸福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职业,很幸运,我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行。”今年6月,毕业于江苏大学农业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解彬彬选择签约新疆农业大学,去西部做一名“青椒”。解彬彬坦言,这不仅是“深思熟虑”后的目标坚定,也是不断思索后的“顺其自然”。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