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20528
审议《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 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各项工作 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城乡融合: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防疫消毒要科学合理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克罗地亚文版新书发布会在萨格勒布举行 国办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河南正阳:抢收小麦 确保颗粒归仓 我国猪价或已进入上行通道 生猪养殖重回盈亏平衡点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审议《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
· 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各项工作 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 城乡融合: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 防疫消毒要科学合理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克罗地亚文版新书发布会在萨格勒布举行
· 国办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河南正阳:抢收小麦 确保颗粒归仓
· 我国猪价或已进入上行通道 生猪养殖重回盈亏平衡点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5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乡融合: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颜旭

  2014年2月10日,贵州铜仁。

  国家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乡新群村村民的耳朵里。“真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保险了。”

  2018年11月16日,江苏南京。

  一间极普通的会议室里,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议程进行到向10个新成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印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登记证书时,等候在那里的记者们箭一般冲了上去。

  2019年6月28日,四川广安。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首发仪式在广安区方坪乡人民政府举行。磨盘村低保户邓德全喜滋滋地查看刚刚收到的资金信息,种了一辈子地的他看见谁都是一脸抑制不住的笑容。

  ……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乡村大地上令人欣喜的事情比比皆是。虽是不同方面的进展,折射的却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所取得的实效、做出的努力,是新时代新型城乡关系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切片。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体制机制入手,在调整工农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整套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消除,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了根基。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更加顺畅

  城乡融合,绝不是将城市、乡村加在一起的一道数学题,而是要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意识,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矛盾,统筹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有机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

  对于怎样融合这个大问题,因其关联因素的众多和复杂,必然对顶层设计、工作方式和政策取向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式把我国城乡关系从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推进到融合发展阶段。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正式发布,从城乡融合角度细化了阶段目标。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正式确立并加快落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在试点地区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从人才要素来看,进城务工不再是乡村人口流动的唯一渠道,返乡创业俨然已成为新的潮流。仅2021年,全国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带动1560多万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此外,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通道逐步拓宽,1.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1年的64.7%。

  随着各方不断努力,我国城乡要素流动更为活跃,人才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愈发便利的局面业已形成。

  随着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明显。

  然而步履并未停息,为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公布11个试验区名单。试验区承担着为改革“探路”的使命,是改革的“前哨站”,力争率先破除陈规和难题,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

  如今众多试验区已花满枝头。广东省清远市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为引擎,全力破解二元结构,为城乡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

  广东省职教城位于清远市城区东北,对于该市乡村而言,职教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库”。这里分布着10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10.5万人。其中,5所院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设置农业全产业链专业40多个,累计为该市培养“农村领头雁”“乡村新闻官”及各类农技人员3万多人,激发了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职教城是制造业人才孵化器。去年,7000多名学生从职教城毕业,约70%就业于珠三角企业,成为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未来3年,职教城将输出11万名专业技能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流动,缓解广东制造业技能人才紧缺压力。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试验区不是“孤岛式”的试验,其探索出的先进经验,将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

  

  民生保障网更密更牢

  “我家离邕宁区人民医院很近,我爸都是去那里看病。不在青秀区,能直接结算吗?”刘美丽问得仔细。

  “能!”工作人员解释得一清二楚:“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已经整合,现在统一叫作城乡居民医保。合并后,城里人享受的即时结算等待遇,农民同样能享受。”

  刘美丽的父亲刘有新是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刘圩村村民,患有终末期肾病,看病花费大,生活困难。为了让父亲少奔波,一直以来,刘美丽都带父亲去邕宁区人民医院。

  但在该区看病时,需先垫付所有费用,再拿回青秀区报销。刘美丽告诉记者:“报销额度不小,垫付压力却很大,只好每月都报销。”从刘圩镇坐车到新农合管理中心要1个多小时。“整合政策真是给农民下了及时雨,省时、省事还省钱,大大减轻了负担。”

  城乡融合的要义之一即保障体系的普惠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今天的神州大地,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2014年2月,国务院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新农合”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替代。名称变化背后,是制度改革的不断突破。

  10年来,从天南到海北,从城市到农村,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我国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9亿人增加到10.3亿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人增加到13.6亿人,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亿城乡居民。

  10年来,城乡义务教育也逐渐向优质均衡迈进,城乡教育的差异正在一步步弥合。如今,我国已将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提高到城市标准,统一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师生比核定编制,并明确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编制。“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局面初步形成。此外,还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共享。

  2021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比2012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72.41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占比达90.9%。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成果喜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等,我国已建立起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截至目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均通了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6%,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8%。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多年前,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盏路灯,是新桥镇最落后的村。如今,村里道路宽阔平整,生态走廊环绕全村,休闲景点点缀其间,健身广场、天然气进户、全村改厕、无线网全覆盖……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成为靖江市数一数二的富裕村。

  “德胜村虽是个村庄,但一点都不比大城市差。村里现在环境美、宜居舒适,我经常邀请生意伙伴来村里参观,很是自豪。”村民张继业说,以前他经常在各大城市跑。如今村子面貌大大改善,干净整洁、风光宜人,正因此,前几年他便回乡发展。

  

  撬动县域支点,未来更加可期

  城乡融合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需要政策体制方面的支持,又需要农业农村内部的能量裂变;还需要耐力,也需要韧性。在业已形成的政策体系框架下,更需要进一步寻找更高层级的融合突破口。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未来指明了方向。文件提出:“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

  县城代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也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场域,具备统筹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布局、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能力,是各种要素城乡流动的重要节点。打通县域要素流动渠道,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利于发挥县城上连城市下连乡村的优势,为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开创新局。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浙江桐乡已经给出答案。在这里,乡村之于城市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资源要素输出,而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身份——成为产业链、价值链的发起点。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石门镇揭牌成立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已成功培育新型农业主体92家、涉农总产值超5亿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蝉联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2021年,桐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7万元,比一些大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要高。城乡居民收入比1.56∶1,连续8年保持嘉兴五县最优比,不但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明显超过1.94∶1的全省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内在气质”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筋骨”进一步强健。未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如桐乡这样形成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县域必将如雨后春笋,蓬勃向上。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