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畜牧兽医 日期:20210911
吉林舒兰养牛咋就这么“热” 除养殖臭气技术易学好用 利用林下资源 发展特色养殖 种养结合“肥了”黑毛猪 广东将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 云南大理州 “三保一促”护航畜牧业健康发展 甘肃瓜州县河东镇 草畜产业成为致富主导产业 图片新闻
  005版:畜牧兽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吉林舒兰养牛咋就这么“热”
· 除养殖臭气技术易学好用
· 利用林下资源 发展特色养殖
· 种养结合“肥了”黑毛猪
· 广东将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
· 云南大理州 “三保一促”护航畜牧业健康发展
· 甘肃瓜州县河东镇 草畜产业成为致富主导产业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9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贵州黄平县

种养结合“肥了”黑毛猪

曾昭松 潘忠勤

  9月6日,笔者走进贵州省黄平县翁坪乡永望村公牛山黑毛猪养殖基地,一排排规划整齐的厂房映入眼帘,厂房内,嗷嗷待哺的小猪憨态可掬,几名工作人员推着清粪车将猪粪便有序地清理到发酵棚里。

  “今年黑毛猪市场效益很好,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凯里市、瓮安县、余庆县及施秉县等地,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万元。”永望村黑毛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超权高兴地告诉笔者,合作社还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200多亩精品水果园,利用养殖粪便种植的果树生长得很健壮,部分挂果的空壳李、水蜜桃使得合作社额外增收5万余元。

  据了解,近年来,黄平县大力推广“畜—农家肥—作物—畜”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培育了“党建+山地循环发展综合体”模式,建立健全了“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就地消纳”的种养循环体系,真正让农户在“以农养畜、以畜促农、种养结合”的发展道路上增收致富。

  五年前,长期在外务工的杨超权回家时发现,当地苗族人饲养的优质猪种黑毛猪,又称“白洗黑猪”“萝卜黑猪”,一直处于零散养殖、自给自足的状态,产量非常有限。而黑毛猪具有毛发黑亮、皮质较厚、肉质细嫩等优点,他认为发展黑毛猪养殖大有市场。

  于是,在翁坪乡政策支持下,他毅然放弃在广东稳定的工作,利用多年务工攒下的28万元资金,结合96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成立了黑毛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组织本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按期给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

  养猪场建立起来了,本应是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杨超权却犯愁了,每天600余头猪产生大量排泄物需要处理,为了推动“粪污”变“粪肥”,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杨超权又流转200亩荒山种植果树和农作物,将粪肥利用起来。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一个粪便堆积发酵棚、一处三级污水沉淀池,用发酵处理后的养殖粪便进行有机肥生产,真正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杨超权告诉笔者,通过“猪—果树,树间套种玉米、红薯—猪”这种循环模式,打通了种养循环堵点,让产业融合更加有机结合,也更大程度整合了资源。

  杨超权高兴地给笔者算起增收经济账,年出栏500余头生猪产生的猪粪,可完全解决果园用肥,投入成本节约2万元。同时,为了保证猪肉的原生态,猪食都是采用红薯、玉米等作物煮熟后喂养,需要大量饲料作物。果树间套种的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每头猪可节约饲料成本大约30%左右,两项合计节资4.5万元,实现了粪污就近消纳,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杨超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常年为40户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免费将种养技术传授给周边群众,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我们将进一步深挖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做优黑毛猪产业发展链,让村集体和村民钱袋子都鼓起来,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永望村党支部书记杨文书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