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2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818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激励育种原始创新 引回乡贤 筑梦乡村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图片新闻 海南首单平价蔬菜零售保险落地 抗风险防返贫 看保险如何“兜好底”
  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激励育种原始创新
· 引回乡贤 筑梦乡村
·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 图片新闻
· 海南首单平价蔬菜零售保险落地
· 抗风险防返贫 看保险如何“兜好底”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8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引回乡贤 筑梦乡村

——贵州省清镇市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金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乡贤是反哺故土的一个重要群体,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一股厚重力量。

  贵州省清镇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土、乡情、乡愁”为主题,大力发掘、精心甄选乡贤人才,引导乡贤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基层治理、民族文化传承和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金候鸟”助推作用,不断促进人力、财力、物力向乡村一线聚集,引领乡村朝着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不断迈进。

  

  精甄细选建好乡贤“智能库”

  “在外经商十多年了,虽说在经济上有所收获,但总觉得自己的根还在村里,我这次回来,就是想带着大家把村里的蔬菜产业搞起来,把我们的‘根’建设好,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暗流镇暗流河村新乡贤刘云说。

  据了解,2017年以来,清镇市高度重视乡贤人才作用,以讲政治、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心系公益为标准,按照“群众推荐、支部提议、‘两委’商议、集体研究、常态管理”的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精心甄选、积极动员本土外出务工人员、外出经商人员、优秀退役军人等“金候鸟”反哺家乡建设、支持家乡发展,并结合引导动员情况,择优动态建立村级“乡贤库”。

  同时,根据新乡贤个人特长、专业方向及其自身资源优势,灵活设置党建先锋员、文化传播员、产业引领员、社会治理员等15类乡贤岗位,原则上以10人为单位,因人就势组建新乡贤服务团。同步建立健全服务引导机制,通过精心组织活动,让乡贤服务团有效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当前,全市共吸纳1351名新乡贤,181个行政村都全部建立了乡贤志愿服务团,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服务已实现全覆盖,新乡贤‘金候鸟’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清镇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王慧荣介绍。

  

  组织搭台创造服务“新载体”

  走进红枫湖镇芦荻哨村综合楼“青年创客营”活动室,洁白的墙上精致的LOGO设计、精彩的项目展示图片、优秀学员风采一览,干净整洁的桌面摆满了青年创客创作的木雕、石刻等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奋斗的激情。

  “我们坚持‘组织搭台、乡贤唱戏’,持续打造‘有形阵地’和‘无形平台’,把新乡贤服务室作为村级综合楼‘8+X’功能布局室精心打造,供新乡贤开展议事研究、技能培训、矛盾调解等。”红枫湖镇党委书记付虎伦介绍,“在统揽及决策上,建立党支部领导下定期收集意见、开展活动、座谈交流、反馈工作的‘四个定期’工作机制,确保新乡贤作用发挥有方向、服务乡亲有目标、响应号召有作为。”

  赵温媛是芦荻哨村“青年创客营”第六期的优秀学员,2019年结业后留任村委会文书至今。谈起“青年创客营”的创建,赵温媛激动地说:“我们村好多年轻人想创业,却苦于无资金无技术无经验,乡贤志愿服务团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村里青年开办‘青年创客营’,由回引乡贤任导师,‘一对一’‘一对多’帮带,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想法变成项目,再由团队成员认领,把项目变成现实。”

  目前,“青年创客营”已经举办6期,培养青年人才300余人次,解决青年就业创业问题70余个。

  

  产业筑基共筑发展“同心圆”

  清镇市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推动乡贤作用发挥的有效载体,引导各乡贤立足自身资金、资源、技术等优势,积极献良策、拉资金、立产业,主动为家乡谋出路、助发展,传统手工艺、科技农业种植、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湖城大地竞相发展起来。

  长期在云南、缅甸等地闯荡的艺术匠人胡正德“胡一刀”,回引返乡后在犁倭镇河溪村创办工作室,专门研究黑砂陶工艺品制作技术,针对残疾人士再就业问题,他免费举办黑砂陶制作技能培训班,手把手开展修胚、打磨、车模、编手链等教学,帮助残疾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带动20余名残疾人就业增收共30余万元。

  王庄乡打磨冲村的刘和平,放弃打拼多年的成果回到家乡,成立“果之美”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经果林种植1300余亩,直接带动全村45户161名建档立卡户稳定脱贫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外出务工多年并定居省外的马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7年马萍返乡后,投资200余万元在红枫湖镇大冲村打造网红民宿“引舍·故里”,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针对乡亲发展民宿不懂经营管理的问题,马萍还免费开展民宿管理培训,分享管理经验,带动大冲村群众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发展民宿产业,15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每人每月平均增收5000元。

  

  文化引路激发振兴原动力

  “以前在外省经商的时候,社区就开设有免费的阅读室,里面的书籍种类很多,只要办理登记手续就可以免费借阅,这在我们村里是想都不敢想的。”卫城镇坪寨村乡贤周光俊说。

  据了解,周光俊返乡以后自掏腰包创办耕读书屋,配套古今中外图书两万余册、音像制品100种以上,供村民免费借阅学习。此外,他还建设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搭建170平方米的小戏台,配置体育设施一套,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麦格乡观游村的余光在返乡以后,带领帮扶团深入挖掘本村红色文化,驱车辗转多地采访200余人次,最终形成集红色教育、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于一体的《清镇市麦西索桥红军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草根文集》。

  富了的乡亲们有了更高的生活需求。清镇市乡贤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指向标,自觉扛起乡村文化振兴、社会治理、民族融合发展的重担,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倾力构筑新时代农村精神文化高地,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