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三农论坛 日期:20210605
以科技创新推进粮食绿色减损 警惕国际粮价冲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响鼓重锤,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003版:三农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以科技创新推进粮食绿色减损
· 警惕国际粮价冲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响鼓重锤,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警惕国际粮价冲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丁存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关注一国粮食总量与结构变化状况,而且要看其所供应粮食的价格是否稳定,能否使全社会的粮食供销形成相对稳定与合理的价格预期。当前在我国粮食供应有保障情况下,更应该关注国内外粮食价格变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粮价就屡创新高,其中小麦、玉米、稻谷、大豆国际市场价格均上涨至8年来的高位。与此同时,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价格也出现上升,尤其是玉米价格,5月份玉米收购价与疫情前相比上涨45.65%。由此,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国际粮价传导及国内粮价的担忧。

  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影响整体有限,但仍值得警惕。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直接影响来看,国际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平均贡献为20%左右,但玉米和大豆受到影响程度较大,均超过22%,而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受到影响相对较小,在15%左右。虽然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作物价格受国际粮食价格直接影响较小,但由于玉米、大豆与小麦、稻谷的替代关系,国际粮价会通过影响玉米、大豆价格间接影响小麦、稻谷价格,导致小麦和稻谷市场价格受国际粮价的影响加大。除此之外,在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冲击、投机炒作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短期影响也进一步加深。因此,应警惕国际粮价冲击,多措并举提高国际粮食市场风险管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健全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强化国际粮价监测和评估。研究发现,从地域视角来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外部来源主要为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为此,应健全粮食价格监测预测预警体系,扩大粮食市场价格监测范围,密切跟踪分析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粮食市场形势,针对其粮食价格异常波动,提早预判、提前预警。另外,通过与国际行业组织深化合作,加强国际粮价综合研判,提升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分析预测的科学性。

  多层次深化国际合作,完善粮价波动协同治理机制。粮价波动所具有的跨国性、多维性及公共产品属性等特性凸显出粮价波动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全球协同治理成为现实需要。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的跨国协调组织,完善粮价波动治理合作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治理规则体系,为各国之间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牵头搭建粮食市场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各国间粮价信息交流,实现粮食市场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为各国市场价格预判和预警提供基础。

  降低粮食进口集中度,开辟多元化进口渠道。粮食进出口渠道是国际粮价波动输入的重要途径,粮食进口渠道单一会导致粮价波动输入性风险加剧,尤其是针对我国进口量较大的大豆而言更是如此。为此,应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间多样化的伙伴关系,建立多元化粮食合作机制,拓宽多元化进口渠道,降低对少数国家进口依赖性,改变粮食进口渠道集中的问题,降低进口集中度过高带来的输入性风险。

  提高粮食市场调控精准性,强化粮食市场预期管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粮食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传递到中国,影响国内粮食市场预期,扰乱国内粮食市场。市场预期管理作为我国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稳供给、稳市场、稳预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不断完善以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为基础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增加粮食储备规模,针对国内粮食市场异常情况及时调控,稳定粮食市场预期。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沟通,大力打击散播虚假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投机行为,避免市场误读和扰动,防止粮价波动引发的恐慌情绪蔓延,合理引导粮食市场预期。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