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农巡礼 山东篇 日期:20210512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00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农巡礼 山东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5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稳产保供的“山东担当”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全省粮食生产情况(万吨)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全省蔬菜生产情况(万吨)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全省肉类生产情况(万吨)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寿光推出的国产化智能玻璃温室,配备多环节机器人作业。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坐落在寿光市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烟台市应用了苹果“免套袋”省力化栽培技术的果园。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智能植保无人机已成为春管主角。

  

  

  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齐河县80万亩小麦绿色创建示范区内的收获场景。

  

  编者按

  岁月峥嵘,初心如磐。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农民就坚定信念跟党走,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前行,在党的100年奋斗历程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报从今日起,在8版整版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追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镌刻在华夏大地的三农发展印迹,全景展示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和成就,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三农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创造的辉煌业绩。敬请关注。

  10190.6亿元!这是山东省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交出的答卷,这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要知道,在清末到民国期间,这里曾是一片有近2000万人为求温饱而被迫“闯关东”的土地。

  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农业从“吃不饱”到物阜民丰,交出的答卷让人赞叹: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9%的肉类、12%的水果、13%的蔬菜、14%的水产品和19%的花生,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山东农业农村工作。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时指出,山东农业文明古老而厚重,北魏时期山东人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后人称之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总书记在2018年强调,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从连破冬小麦全国高产纪录,到让全国人民冬季吃上新鲜蔬菜的“东方奇迹”,再到农业产业化等农业农村发展经验的创新创造……多年来,山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瞄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跨越,赢得了“全国农业看山东”“稳产保供看山东”的美誉。

  

  小麦亩产从100公斤到800公斤的跨越

  时至今日,齐河县祝阿镇古城苑社区老农民赵长忠生活中最大的习惯,就是“盯着”孙子把碗里的饭吃完,“叮嘱”身边的年轻人不要浪费一粒粮食。“就是因为忘不了那些挨饿的日子,忘不了吃到第一顿饱饭时的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赵长忠感慨道。

  在我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上,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小麦生产的状态都是“撒上50斤种子,收获两三百斤麦子”。与种粮农民打交道30年的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法宏感慨:“山东农民特别珍惜土地。在农村,谁家的土地荒了,最被瞧不起。农村孩子上的第一课,就是吃完饭碗里的最后一粒粮食。”

  也许,正是历史上经历过无数“吃不饱”的阶段,才让山东农民从1952年分到土地的那一刻起,就迸发出最持久、最猛烈的力量。

  已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余松烈,1949年9月来到山东,见证了山东农民种粮增收的全过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扎根于滕州史村,与当地农民一起建立起冬小麦精播栽培理论体系。1975年,史村820亩小麦平均单产457.5公斤,在当时那个追求温饱的年代,引发了巨大轰动。

  过去的两年,齐鲁大地粮食生产捷报频传:2019年,泰安、淄博和烟台的小面积高产攻关田亩产分别达到828.7公斤、835.2公斤和840.7公斤,10天内3次打破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2020年,“山农糯麦1号”“济麦44”“山农28”“齐黄34”等山东自主研发的品种,分别创造全国特色营养小麦、强筋小麦、冬小麦、大豆等多个全国单产纪录。

  小麦亩产从100公斤跃升到800公斤,背后是齐鲁儿女手中沉甸甸的“饭碗”:山东粮食总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70万吨,1984年突破3000万吨,1993年突破4000万吨,2014年突破5000万吨。2020年,山东粮食单产438.5公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7%;总产5446.8万吨,增产量约占全国总产增加量的16%。

  

  两个“不知道吃什么好”诠释物阜民丰

  “以前‘不知道吃什么好’,是因为没得吃、没得选。现在‘不知道吃什么好’,则是因为选择太多,挑花眼了。”在寿光市圣城街道于家村,鹏远果蔬合作社理事长高象鹏笑言。

  如今,高象鹏正在建设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认证的标准化生产园区,园区所产西红柿产量比其他农户下降了约一半,但含糖量等指标提升一倍以上,在“别拿番茄不当水果”的口号下,一盒包装精美、约1.7斤重的于家村小西红柿,售价高达68元。

  在寿光老一辈农民的记忆里,“不知道吃什么好”是刻骨铭心的。“饿得实在不行了,我咬着牙去挖了大半车黄蓿菜,救了全家人的命。”年近耄耋的王伯祥,始终铭记着20世纪60年代那生命中最灰暗的一天。

  1986年,吃着黄蓿菜长大的王伯祥,成为时任寿光县委书记。自此,一场冬暖式蔬菜大棚革命在这片世代贫瘠的土地上兴起,创造了让全国人民冬季吃上新鲜菜的“绿色浪潮”“东方奇迹”。

  时光荏苒,终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寿光,不仅是“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集散地,更是闻名世界的“蔬菜产业硅谷”和“蔬菜种业奥林匹克竞技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020年1月27日晚,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协调从山东调运蔬菜供应武汉。2020年1月28日中午,首批350吨寿光蔬菜装车出发……武汉封城期间,寿光累计发往武汉蔬菜产品5721吨。

  不仅是寿光,在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菜篮子”“肉盘子”里,都有山东农民的辛勤汗水。地处鲁南的兰陵县和鲁西的莘县,蔬菜种植面积都在百万亩上下;位于山海相依间的烟台市,苹果、大樱桃、葡萄酒、梭子蟹、海参等农产品、水产品畅销海内外……

  山东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言语铿锵:“2020年,山东蔬菜及食用菌、园林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山东农民的艰苦奋斗和伟大创造,生动诠释了农业的稳产保供作用,极大丰富了全国人民的餐桌。”

  

  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转型升级

  “但愿人长久,相伴得利斯”,这句为众人熟知的广告语,如今已是一村人幸福生活的写照。迎着4月的春风,行走在诸城市昌城街道得利斯村,制式统一的乡村别墅整齐排列,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围坐,享受着这里的美好与殷实。

  20世纪80年代,在时任村委会主任郑和平的带领下,得利斯村办起面粉厂、屠宰厂,与诸城外贸等企业一起,探索出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后来,又推动创造出以“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实现规模经营”为特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

  “近年来,得利斯正在向优质健康肉制品供应商转型升级,引领冷却肉、低温肉制品消费潮流,不断完善全程控制的肉类食品产业链条。”如今的得利斯集团掌门人郑思敏说。

  畜牧业瞄准高端市场,果业同样转向优质导向。莱州市琅琊岭果品合作社理事长王景波介绍:“2016年起,在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的指导下,合作社试用‘免套袋’省力化栽培技术,几年下来收获满满。果园每亩节省人工成本4000多元,果品尽管外表观感下降,但靠着品质提升,实现了‘长得丑反而卖得俏’。”

  据该项技术主要研发人、果树所研究员王金政介绍,该技术瞄准苹果套袋导致用工量大、成本高、内在品质下降、生理病害加重、纸袋污染环境等问题,通过品种选择、果园生态环境改良和绿色防控等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着力改良果品品质和口感,目前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据李希信介绍,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山东坚持创新引领,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畜产品为例,山东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达3.2万家,2020年肉蛋奶总产量1444万吨,产值达2571.9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国1/10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端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牛羊肉占京津市场、猪肉占沪浙市场的30%。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