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510
一碗岐山臊子面的“三种味道” 清华大学与河南洛阳共推乡村振兴远程教学 广元黄茶推介会上展魅力 京津冀功能小麦突出“硒+X”发展思路 图片新闻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 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 河南西峡:“田间问诊”拉近距离 内蒙古80万农户从农业生产托管中受益 青海海东市平安区筑牢畜牧业“保护墙” 图片新闻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碗岐山臊子面的“三种味道”
· 清华大学与河南洛阳共推乡村振兴远程教学
· 广元黄茶推介会上展魅力
· 京津冀功能小麦突出“硒+X”发展思路
· 图片新闻
·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
· 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
· 河南西峡:“田间问诊”拉近距离
· 内蒙古80万农户从农业生产托管中受益
· 青海海东市平安区筑牢畜牧业“保护墙”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5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西峡:“田间问诊”拉近距离

封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眼下正值猕猴桃果树花期前管理的关键时期。近日,河南省西峡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技术科科长魏金成如约来到该县丁河镇万亩猕猴桃核心区木寨村,和果农聊了起来:“近期气温回升很快,今年的花期普遍要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做好抹芽、疏蕾等工作,同时还要施足花前肥、预防溃疡病。”

  魏金成是西峡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组的农业科技顾问,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省级科技特派员。如今在西峡,像魏金成一样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有120名,他们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种养技术,指导农民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解答政策疑问。

  地处秦巴山区的西峡县是一个“果、药、菌”传统种植加工大县,已建成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北部山区山茱萸基地三大特色产业集群,猕猴桃、山茱萸、香菇三大特色产业总产值55亿元,对农民收入的贡献额超过80%。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峡县瞄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广泛收集意见,开列问题清单,集中把脉会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我们村是‘一村一品’猕猴桃专业村,全村80%的土地通过流转种上了猕猴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我们解决了管理和技术上的难题,对提高果子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很大,现在果农们的干劲儿更大了、信心更足了!”西坪镇西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延灵感慨地说。

  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该县依托明晰的产业结构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由县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牵头,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西峡分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以及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果药菌”三办等涉农部门,选派22名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科技顾问,结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组建由12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县乡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开展猕猴桃、香菇、山茱萸、烟叶、杏李等特色产业科技推广、技术指导、项目攻关等服务,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该县120名科技特派员已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800场次,培训农民2.5万人,调整升级产业项目80多个,引导回乡创业人才新建标准化种植加工基地15个,增加群众就业1650人,实现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