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10413
“寿光模式”再谋新跨越 辽宁全面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一场田间测评引出丘区农机痛点 在资金安排上将支持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将向全社会公开 哈达图淖尔村:巧念生态养猪致富经 图片新闻 夯实基础 壮大产业 美化村庄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寿光模式”再谋新跨越
· 辽宁全面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 一场田间测评引出丘区农机痛点
· 在资金安排上将支持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将向全社会公开
· 哈达图淖尔村:巧念生态养猪致富经
· 图片新闻
· 夯实基础 壮大产业 美化村庄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4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寿光模式”再谋新跨越

输出标准 输出机制 输出体系
孙磊 杨福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一个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在一个县级市,能够产生怎样的带动效应?

  在前不久举办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山东省寿光市科技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在沉甸甸的荣誉面前,寿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张天华这样总结:“充分发挥设施蔬菜产业的带动效应,通过援建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标准输出和机制建设等途径,打造开展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寿光样板’。”

  “如果说以前的‘寿光模式’,侧重于输出产品、输出人才、输出技术;那么现在的‘寿光模式’,则正在向输出标准、输出机制、输出体系方向转变。”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们抢抓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政府在寿光建设中心的重大机遇,引领寿光设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寿光模式’再谋新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制高点。近3年来,中心按照“研制和推广蔬菜全产业链标准,服务全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要求,筑巢引凤、加快研制、全力推广,已完成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正在建立覆盖主要作物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助力“寿光标准”在26个省份落地开花,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瞄准“四个中心”重点发力,打造设施蔬菜产业“新高地”

  2018年7月12日挂牌成立的中心,地处寿光市郊,是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工作人员26名。“挂牌成立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政府《关于联合建立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合作备忘录》的要求,制定三年工作方案,瞄准‘四个中心’(蔬菜质量标准研究中心、蔬菜国际标准合作中心、蔬菜质量标准检测中心、蔬菜质量标准服务中心)重点持续发力,全力打造设施蔬菜产业‘新高地’。”中心主任付乐启说。

  筑巢引凤,提升中心权威性和影响力。中心已成立由方智远、李天来、邹学校、赵春江4名院士领衔6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组建46人的本地专家团队,涵盖了国内蔬菜领域标准集成研发、质量安全、品牌培育、品质认证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40多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吸引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平台在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共同开展技术研究、科研攻关、产学研合作和交流培训。

  加快研制,构建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中心以抓牢标准主导权带动蔬菜产业整体提升为方向,整合中国农科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院所资源,以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为突破口、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链条,集成236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形成14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启动1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02项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其中,1项国家标准计划正式下达,番茄、黄瓜两项农业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5项地方标准完成评审。

  全力推广,以点带面服务蔬菜产业标准化。在“有标可依”的基础上,紧扣“生产标准化”这个关键,加快标准输出,通过每年举办高峰论坛、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认定试验示范基地和借力国家战略等渠道,全面启动生产基地示范培育,已在全国认定27个试验示范基地,提供基地线上申报、蔬菜质量全程管控、产品产销对接、蔬菜标准查询、关键指标比对预警等服务。

  

  对接市场加快应用,推动蔬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圣城街道于家村是一个有25年设施蔬菜种植历史的专业村。2016年,村民高象鹏牵头成立了鹏远果蔬合作社,想带领大伙儿不重产量重质量,种植优质蔬菜。然而,说服大伙儿的过程让他四处碰壁:“都是老种菜的,很多是我长辈,大伙儿不信什么标准化,只信自己的‘老把式’。”

  2018年,“没办法”的高象鹏建起示范棚,示范标准化生产,于2019年通过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认证和挂牌。“咱按照中心提供的优质西红柿标准进行生产,产量比其他农户下降了约一半,但含糖量等指标提升一倍以上,平均售价翻了五番,可让老菜农们开了眼。”

  如今,“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标准”成为于家村的共识。2020年,一处占地170余亩的标准化生产园区开建,老菜农拿出积蓄入股,“棚二代”返乡加入,种植和销售分工明确,在“别拿番茄不当水果”的口号下,一盒包装精美、约1.7斤重的于家村小西红柿,售价高达68元。

  种植户不知标准为何物,消费者不知标准在哪里,这是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的瓶颈。“问题就是导向,中心成立后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加快制定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围绕破解‘应对农业同质化竞争,保障蔬菜高品质供给’这一课题,以标准化助力蔬菜产品优质优价。”寿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建国说。

  对此,中心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开展蔬菜品质评价为切入点,与农业农村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标准与检测研究所等合作,建设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和分析实验室,率先在国内开展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技术研发,用标准数据定义“好”蔬菜。

  据中心高级农艺师胡云生介绍,中心计划到2025年,全面构建起感官评价、品质检测等关键指标体系,能够根据消费者偏好和营养需求出台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实现优质产品精准供给。同时,每年举办全国蔬菜质量标准高峰论坛等活动,评选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品种,引导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寿光模式”走向全国

  背靠大树好乘凉。如今在寿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影响和带动已然无处不在。

  以“工厂化”理念建设和运营农业园区。寿光2018年以来已规划建设了总占地2.3万亩的18个重点蔬菜园区,全部推广应用自动温控、智能雾化等智能科技设备,物联网应用率超过80%,全部按照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生产,每个大棚、园区就是一个“标准车间”“标准工厂”。

  以“组织化”创新发展合作联盟。寿光已筛选出107家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合作社组建了市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在15个镇街分别成立分会,共有340家合作社加入分会,引导合作社按照中心标准进行生产种植,推动形成“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使用、保护的“寿光经验”。同时,以蔬菜标准化生产为主题,连续两年开展培训,累计培训6000多人次,辐射带动20余万人。

  以“标准化”助力寿光蔬菜“品牌化”。由中心牵头,每年举办“品牌蔬菜寿光峰会”,搭建以“品牌蔬菜建设”为主题的信息交流平台,宣传推介“寿光标准”和特色优势农产品。2019年,“寿光蔬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20年,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集群,蔬菜年交易量达900万吨,交易额200亿元。

  从技术引领走向标准引领。如今,有了黄瓜、西红柿等主要设施蔬菜全产业链生产规范以及日光温室建造规范、园区建设运营规范等“寿光标准”,“寿光模式”创新升级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已经能够为设施蔬菜产业问题提供包括标准、机制和体系等在内的集成解决方案。

  “作为我国的‘设施蔬菜产业硅谷’,寿光自承建全国蔬菜标准中心伊始就按照‘探索建立蔬菜生产的寿光标准,进而形成全国标准、世界标准’的要求,在全力抓好蔬菜标准集成的基础上,打造现代农业标准输出中心,推动‘寿光模式’走向全国。”赵绪春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