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岁的邓述东已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27年。27年来,邓述东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在广袤的田野里辛勤耕耘,致力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这位土生土长的“田秀才”,他培育的富硒五彩稻获国家金奖,他研究的稻米降镉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探索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全县推广,他提出的秸秆种菇变废为宝解决了稻草焚烧问题……袁隆平院士也多次题词对他表示赞赏,但他说自己在扶贫路上还是个“愣头青”,想多使点力,做好“稻田里的守望者”。
在当地采访过程中,百姓说起邓述东,无不夸奖点赞。邓述东探索开发的“一亩田脱贫”等成果,帮助很多农民走出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何为“一亩田脱贫”?简言之,就是运用富硒稻、稻菇轮作技术,带领贫困户种植富硒再生稻,秋收后利用稻草做营养料,露天培育蘑菇。每户贫困户只要经营一亩田的“富硒稻+仙菇”,纯收入可达6000至1万元左右,从而实现脱贫目标。
为了让贫困户登上科技扶贫的“快车”,邓述东的“一亩田脱贫”项目还采取了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销售、包利润的“五包”机制。
“一亩田脱贫”,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搭上了科技脱贫“快车”,但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怎么办呢?
邓述东又提出“以五带一集资助弱”的扶贫模式,即从销售水稻、赤松茸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扶持资金,5户可帮扶1户无劳动能力者脱贫。
为此,邓述东算了一笔账:按照稻米每600公斤提120元,赤松茸每2500公斤提1000元计算,每亩可提1120元。如每户种1亩,则5户共可提取5600元,可以使1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
千算万算,产品没有销路,一切等于零。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湘潭县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邓述东带着团队四处奔波,想尽办法打通了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销售渠道,产品还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团队+贫困户+公司”的产供销产业链顺势形成。
干在田间地头,心系广大农民。深耕“一亩田”,撬动扶贫业,他是大胆创新的“拓荒牛”,也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广阔的农村大地,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邓述东一样,在农民身边、有土地情怀,刻苦钻研又接地气,能实实在在解决农业发展难题、满足农民致富需求的“土专家”。
本版图片由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