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文化大院 日期:20210120
“乡村文艺空间”打开文化振兴新想象 四川成都:乡村文化空间成“网红”地标 将优质文化文艺资源注入乡村 村景入画 艺术生根 赵兴寿:一生只为谜语痴 滑县木版年画在恭王府展出 安徽界首 农村学校内涵提升让农家娃就近上好学 山东广饶县稻庄镇 “串门小分队”文明实践服务更精准 贵州遵义山盆镇 营造“多读书读好书”浓厚氛围 书画迎春 文化暖心
  005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乡村文艺空间”打开文化振兴新想象
· 四川成都:乡村文化空间成“网红”地标
· 将优质文化文艺资源注入乡村
· 村景入画 艺术生根
· 赵兴寿:一生只为谜语痴
· 滑县木版年画在恭王府展出
· 安徽界首 农村学校内涵提升让农家娃就近上好学
· 山东广饶县稻庄镇 “串门小分队”文明实践服务更精准
· 贵州遵义山盆镇 营造“多读书读好书”浓厚氛围
· 书画迎春 文化暖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川成都:乡村文化空间成“网红”地标

吴梦琳

  

  

  四川成都:乡村文化空间成“网红”地标

  

  彭州丹景山镇的老站书吧。

  美术馆、书房、咖啡别院、文创空间……在四川省成都市乡村的青山绿水间,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文化空间开始出现。

  他们的主人,或是从城市回到农村,或是本土的乡民,打造这样的空间,寄托自己的一种情结,也满足游客和当地人的文化需求。

  

  废弃房屋变文化空间

  位于成都彭州丹景山镇的老站书吧,由废弃的关口火车站改造而成,2018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整个空间约400平方米,集合了图书馆、咖啡厅、甜品店等多种业态,已成为当地一个“网红”地标。

  负责这个项目的乡村设计师刘尧告诉笔者,改造时,保留了老火车站的整体架构,和很多与此相关的老记忆,例如颇有些年代感的水磨石地板。阅读台与书架采用原木建材,既环保又显得自然温馨。而站台,则改成室外开放座位区,一边品着咖啡,一边看蒸汽小火车从身旁经过,也是一番独特体验。

  由荒废农房改造而成的清流大书房,位于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面临江水、背靠竹林,四周被麦田包围。大书房的创始人和设计师是成都书画家杨守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阿年”,今年70多岁。

  阿年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去过很多国家。2017年,应邀到清流镇参加艾芜文学创作研讨会,他就喜欢上这里,决定把积蓄用来打造一个乡村大书房。于是,他带领着由10多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团队,扎根这里,将原本无人居住的破旧农房的一些墙壁拆除,改为两面通透的书房,墙面刷白,装上落地大书柜,宁静又雅致。

  清流镇是艾芜的故乡,作为艾芜的“粉丝”,阿年希望清流大书房能成为一个缅怀艾芜、读书交流的空间。

  在清流大书房修建过程中,阿年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大,他希望有一个文化艺术的创作室,还希望有一个可以与朋友们交流聚会的花园。于是,清流文化沙龙群落建设也启动了。阿年和他的设计团队,将周边几家废旧农房,分别改造为清流别院、菩提小院、香樟小院等多个不同单元,集合阅读休闲、艺术采风、文化交流及农家生活体验等功能。

  

  乡村美术馆的别样情结

  金堂县栖贤乡的梨花沟乡村美术馆位于茂林环绕的山间,现收藏有油画、国画、版画等600余幅作品。美术馆的主人祈宝洪,原本在青海工作,退休后想要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安居,寻遍多地后选定金堂,投资修建了一个度假村。

  金堂栖贤乡的梨花沟,因遍植梨树而得名。每年春天,漫山遍野梨花绽放,一片雪白,加之溪水环绕,秀美的田园风景不仅吸引游客,也吸引不少画家前来写生。在与画家们的接触中,祈宝洪逐渐有了在这里建一个美术馆的想法:一方面让画家们有一个集中的创作基地;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梨花沟留下更多关于艺术的内容和记忆。

  这个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坐落在山野乡间的美术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也是成都首个乡村专业美术馆。据祈宝洪介绍,梨花沟美术馆占地近100亩,专业展区500多平方米,还设置有约400平方米的学术室和绘画室。

  在这里展出的作品,不少都是前来梨花沟采风的画家们创作的,乡村美术馆也由此与这片乡土产生了一份特别的关联。

  

  见证乡村生长的文化需求

  这些乡村里的文化空间蓬勃出现,其实也见证着如今乡村正在“生长”的文化需求。

  老站书吧改造完成后,交由刘尧负责运营管理,他和妻子也从彭州市区搬到镇上定居下来。刘尧告诉笔者,书吧建成后,大家从最初的来“看稀奇”,到如今来这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书吧有了一批固定的回头客,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书或者休闲。同时,镇上以及彭州市区的一些文化机构,也经常选择到这里举办讲座、书法比赛等活动,规模虽然不大,但很有氛围。

  “其实我们的咖啡和茶的定价,比原本镇上已有的一些茶馆要贵一些。”刘尧说,但没想到,周围的群众都特别支持,愿意来消费,因为他们希望这里能够持续运营下去。

  随着丹景山旅游开发,一些成都骑友也成了老站书吧每周固定的客人,他们从成都骑行到丹景山,把老站书吧当成了一个中途休息和交流的“驿站”。

  去年,刘尧又将售票大厅二楼也进行了改造,成为文创空间。如今,已有包括刘尧自己的工作室以及图兰朵、度量空间、芙伊苼等几个创业团队入驻。“看到老站书吧的成功改造,常常有人来咨询我们,他们家的老房屋能不能也改一下。”刘尧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