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农田建设 日期:20201117
青海首次开展耕地“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试验 福建福州 建设高标准农田14.5万亩 江西吉安 水土流失整治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江苏灌云 多措并举保护耕地红线 图片新闻 让沃野良田遍布神州大地 甘肃兰州新区:昔日撂荒地 变身稳产田 山东武城:粮田变良田 效益看得见 整治中低产田 释放增产潜力
  006版:农田建设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青海首次开展耕地“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试验
· 福建福州 建设高标准农田14.5万亩
· 江西吉安 水土流失整治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 江苏灌云 多措并举保护耕地红线
· 图片新闻
· 让沃野良田遍布神州大地
· 甘肃兰州新区:昔日撂荒地 变身稳产田
· 山东武城:粮田变良田 效益看得见
· 整治中低产田 释放增产潜力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东武城:粮田变良田 效益看得见

吴华 杨娜 本报记者 胡明宝

  金秋十月,齐鲁大地喜迎丰收。10月14日,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武城镇东小屯村,为民粮棉种植合作社的2000亩玉米正在收割,今年的玉米产量刷新了合作社历史新高。“今年这个玉米产量比往年每亩地多200-300斤鲜玉米槌,价格上每斤鲜玉米槌比往年高1毛钱,这两种合起来,每亩地比往年增加收入300-400元,历年来从产量到价格都算是高的。”为民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双高兴地说。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近年来,武城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科学种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使“粮田”变“良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电设施配套改善增加种粮产量

  据李庆双介绍,2013年合作社创办之初,由于农田水利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灌溉成本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2015年,武城县推进建设了3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在该村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使土地集中连片,农电设施配套的改善明显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

  截至目前,武城县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57.2万亩,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5万亩,占全县耕地80%以上,力争在2022年该县高标准农田耕地基本覆盖,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民农作物亩产可实现增收20%以上。

  

  合作社托管服务提升种植效益

  基础设施落后、灌溉成本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武城县不少经营主体都扩大了土地流转规模,随之带动了该县的社会化服务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方便。10月15日一大早,武城县李家户镇梁庄村的种粮大户梁秀兵,将刚收获的玉米,送到武城县利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过磅销售。

  然而,之前梁秀兵种植的200多亩玉米全靠自己管理,难以实现质量与产量的提升。“以前都是自己买种子、自己买化肥,那时候产量一亩地900多块钱,销售都是自己卖挺麻烦。”梁秀兵说。

  就在这时,武城县大力推广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给梁秀兵带来了增收信心。利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对梁秀兵的土地质量测量后,提供了从种子的选择到化肥施用“量身定制”一整套服务方案,不仅提高了种管水平,也节约了成本。“我们根据测量的土壤情况配种不同的品种,然后按配方施肥,从购肥、购种、购农药、农资产品,我们都是统一提供服务,质量有保障。从投入上减少了,种植效益提上去了,一亩地节省成本100元左右。”截至目前,武城县规范运营的农民合作社355家,全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流转托管面积达10.51万亩。

  

  全程机械化作业破解生产难题

  除了上述举措,武城县还在提高耕种收种植业综合机械化率上下功夫。眼下,正值秋收秋种的大忙时节,在武城县甲马营镇东白三村,与农机打了30多年交道的农机手王闽正在进行深松作业。

  费时费力产量低,是之前老百姓们和农机手们面临的难题。“之前用小拖拉机耕地,现在我们将村里1800亩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既省时省力还能增收。”东白三村党支部书记任永泉说。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近年来,武城县围绕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采取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为全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46%,耕种收种植业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9.75%,农机总动力达到74.6万千瓦。武城县也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示范县。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