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团队完成了草地贪夜蛾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测序分析,成功破译草地贪夜蛾的耐药基因。该成果的研究论文于近日在细胞生物学权威期刊《Pro?tein&Cell》在线发表。盛军和中科院动物所康乐院士等为论文通讯作者,桂富荣教授为第一作者,华大基因兰天明、中科院动物所郭伟等为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人员对草地贪夜蛾进行了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并比较了美国和非洲以及中国的多个草地贪夜蛾种群基因重测序结果,发现来自美国的草地贪夜蛾样本同时具有C(玉米型)和R(水稻型)两个品系,而中国和非洲的样本只有C品系。这表明,中国和非洲的草地贪夜蛾种群与美国的种群之间有着显著的遗传分化,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极有可能来自非洲。基因组学分析显示: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细胞色素P450、解螺旋酶等多个基因家族出现显著扩增,其中P450家族多达425个基因(达近缘种斜纹夜蛾的3倍),且有283个为草地贪夜蛾特有。在获得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23种农药处理后的草地贪夜蛾转录组水平差异,发现不同农药处理后的草地贪夜蛾转录组谱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几个与解毒相关的基因对农药处理产生了特异性反应。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有效地理解草地贪夜蛾对农药的抗性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据悉,该研究得到了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云南绿色食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单位的经费支持。
本报记者 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