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下,位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北京万德园公司,绿色食品草莓完成定植。“面积没减,品质不降,预计还能增产10%。”负责人李楠说。今春新冠肺炎疫情给鲜活农产品销售带来不小的冲击,但凭借“绿色食品”的牌子,这里的草莓不但受影响有限,还拓宽了销售渠道。
千里之外,湖南炎陵县福来喜鹅业养殖基地里“鹅”声鼎沸。这个地理标志农产品——“酃县白鹅”的生产龙头,带动全县形成了260多万只的生产规模。疫情期间餐饮遇冷,但福来喜冷鲜鹅线上销售火爆,单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对绿色优质农产品来说既是一场大考,又蕴藏着难得的机遇。疫情防控期间,充足的农产品特别是绿色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为稳定供给、提振信心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既是满足人们高标准、多样化需求的应有之义,也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助力。立足多年的良好工作基础,各级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抓产业、抓质量、树品牌,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乘势而上开新局。
四川会理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走进会理供应链服务中心,几面会理石榴登记分选标准的标牌异常醒目,“特等果505克及以上,一等果405克-504克……”精确细致,17种果型对照图一目了然。会理县万顷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子文介绍,他们严格按照县里制定的会理石榴等级标准,人机结合,对石榴进行标准化分拣、入库,引导果农从“卖统货”向优质优价转变。
不仅有安全标、绿色标,还有优质标、营养标。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提升行动,相关部门围绕产地清洁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循环化、资源节约化,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优化整合,构建梯次分明的高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农兽药残留标准总数达到10068项,基本覆盖批准的农兽药品种和主要农产品,超过国际食品法典限量标准数量且限量指标一致率达到90%以上,提前完成“到2020年1万项”的目标任务。根据国民营养健康消费需求,研制农产品营养品质及分等分级标准100多项,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发展。结合优势产业产区打造,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制定了1000余项影响力大、技术领先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将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带动产业提档升级。
制标是前提,贯标是关键。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强化农业标准推广应用,持续开展果菜茶标准示范园、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三园两场”总数达1.8万个。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菜篮子”大县开展全域标准化示范,实现规模主体按标生产。通过部省共建,树立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粤港澳大湾区高标准“菜篮子”、寿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等创标、制标、用标、达标典型。
“做绿色食品最大的收获就是,企业生产管理更加规范。”李楠说,单靠企业之力,几乎不可能把一个产品的全套标准摸透。有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指导,企业只管执行、改进、提升。这些年来,万德园不仅输出商品苗,还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帮扶,持续输出绿色草莓生产技术,让农户把好苗种出好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加强制度创新,丰富监管手段,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完善优化监测计划,增加参数、扩大覆盖面。加强队伍建设,已基本建立起覆盖部、省、地、县、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执法人员近15万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2015年以来已创建两批、318个安全县,推动各地整体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连续多年开展农资和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强化质检机构职能,发挥快速检测手段优势,做到快检、快统计、快出结果,保证“菜篮子”产品快速上市、平稳供应。一季度国家例行监测加大了生产基地、产地运输车、暂养池、屠宰场等“三前”(食用农产品从种养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抽样比例,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阀门拧得更紧。
今年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还大力推进一系列监管制度落地、监管措施落实,为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局面提供保障。
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动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顺畅衔接,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试行以来,全国已有18.7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合格证,带证上市农产品3012.6万吨。“规范了我们整个销售环节和种植环节,我们跟客户之间的流通平台更畅通。”宁夏灵武市沃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进说。银川市建立了市、县两级合格证制度技术指导团队,实行“一证一编号”数字编码管理。合作社种植的200亩小番茄带证外销,不仅让客户放心,还吸引了浙江嘉兴、宁波等地的采购商前来订货。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促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目前,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已有11.5万家各类企业主体入驻,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率先纳入管理,可追溯产品种类达981个。省、市、县三级共建设追溯系统平台813个,覆盖生产经营主体近30万个,11个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平台完成了对接。疫情期间,国家追溯平台在帮助各级监管机构准确掌握入驻企业主体信息、执法机构实时开展电话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追溯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政府部门监管效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能力的有效途径。
功夫下在平时,关键时刻方能聚得齐、战得胜。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2020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5%,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未受到疫情的明显影响,总体平稳向好,为服务疫情防控全局、服务“三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守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不仅要“吃得安全”,还要“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多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工作。截至2020年8月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获证单位总数21524家,产品总数46183个,基本上覆盖了全国主要大宗农产品及加工食品,面积超过2亿亩,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在2亿吨以上。
稳住并做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个基本盘,是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的关键。
严格监管,确保质量过关。对标国际,按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路线,建立一整套先进实用的标准体系。按照证明商标管理规则,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志许可制度。采取严格的证后监管,实施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质量安全预警、产品公告5项制度。在近几年由农业农村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中,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加强宣传,扩大品牌影响。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农产品展销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介会,组织企业境外参展,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的批发市场、专销区域、专营柜和电子商务平台。近3年连续开展“春风万里,绿食有你”为主题的绿色食品宣传月行动。2018年推出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源味中国》,集中展示精品形象,目前正在筹拍第二季。今年5月底,在新浪微博直播间举行了宣传月启动仪式,并为湖北来凤、湖南永顺等8个贫困县开展“直播带货”。有调查显示,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有机食品品牌的认知度超过80%。
支持存量“盘活”。在生态环境优良的贫困地区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发挥资源优势、带动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3年来,在农业农村部支持下,总计为国家级贫困县减免绿色食品认证费用4800多万元,国家级贫困县发展绿色食品企业4462家。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相关部门启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共落实专项资金6.02亿元,培育发展全国2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销售额2800多亿元,带动80个国家级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
金秋时节,江西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里,蔬菜生产热火朝天。今年4月,于都脱贫摘帽,绿色富硒蔬菜贡献不小。去年全县蔬菜产量33.3万吨,产值逾20亿元,成功获评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政府和蔬菜种植企业积极谋划,申报富硒蔬菜品牌,掀起一股产业发展热潮。”产业园技术负责人谢剑平说,他们今年新建了3个富硒蔬菜种植试验大棚,争取让更多人能吃上高标准的梓山富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