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00924
初步构建保护开发体系 带动特色产业增值 传承中华农耕文明赋能乡村振兴 与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共享中国智慧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召开 山东:亮品牌,展智慧农业 吉林:丰收节丰富多彩 甘肃:抓产业 庆丰收 湖南:“湘”遇丰收共奔小康 云南:“十大名品”揭晓 滨州阳信:一牛联三地 六路惠农民 西宁卡阳:从“穷山坳”到“最美乡村” 图片新闻 拼多多助力农民丰产又丰收 再次启动10万名新农人培育计划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初步构建保护开发体系 带动特色产业增值
· 传承中华农耕文明赋能乡村振兴 与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共享中国智慧
·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召开
· 山东:亮品牌,展智慧农业
· 吉林:丰收节丰富多彩
· 甘肃:抓产业 庆丰收
· 湖南:“湘”遇丰收共奔小康
· 云南:“十大名品”揭晓
· 滨州阳信:一牛联三地 六路惠农民
· 西宁卡阳:从“穷山坳”到“最美乡村”
· 图片新闻
· 拼多多助力农民丰产又丰收 再次启动10万名新农人培育计划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9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初步构建保护开发体系 带动特色产业增值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一周年综述
本报记者 黄慧

  近日,五常大米、安溪铁观音、潜江龙虾、库尔勒香梨等我国第一批100个知名地理标志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搭上了国际合作交流的快车。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保护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农业农村部将这一工程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践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内在要求、传承农耕文化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计划用5年时间,支持10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发展。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在四川眉山召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启动会,全面部署此项工作。

  “一年以来,支持的2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销售额2800多亿元,带动780万农户增收150多亿元,支持80个国家级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良好开局。”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2020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培训班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标准处负责人介绍了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150余人围绕构建共同推进机制、建立培育保护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等话题展开了交流探讨。

  工程实施以来,福建省通过省级统筹、县级实施、监督考核、争取地方配套等措施,明确各级责任,构建共同推进机制。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智桢表示,一年来,已累计完成各类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超8300万元,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综合生产力、品牌影响力、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浙江省突出一个“融”字,打造一批“牌”子,积极探索“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郑永利表示,通过政策融合、标准融合、基地融合、品牌融合,2019年,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达到40.92亿元,比2018年增加3.16亿元。

  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特地域、生产方式、品质、历史文化等特性,各地构建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培育保护体系。

  陕西省大荔县强化技术引领,建立枣种质资源圃,引进冬枣光电智能分拣生产线,提高冬枣“卖相”,并且对大荔冬枣实施“一证一码”品质管控制度,实现质量可追溯。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结合“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稻鱼节、多耶节等众多节日为契机,将“三江稻田鲤鱼”种养产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打好历史和文化牌。

  为了强化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福建省安溪县构建以“安溪铁观音”地标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形成“赛珍珠”“浓露香永”“金凤凰”等一批明星产品,并在3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安溪铁观音”国际商标,打造“中国海丝茶品牌”。

  如今,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带来了明显的保护效应、增值效应、溢价效应。大荔冬枣产业效益惠及全县10万户枣农、1360户贫困户,冬枣产品销售价格、销售额增长15%以上,冬枣亩均增加效益3000元以上。

  “养殖户每‘代养’1头‘内江猪’可获得400元-700元的收益。”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雷利说,“内江猪”猪肉的市场均价稳定在每斤48元左右,头均产值从4000元上升到1万元,预计今年出栏的25万头“内江猪”产值达25亿元。

  据了解,2019年以来,项目共落实专项资金6.02亿元,31个省(区、市)已建成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210个,涵盖种植面积约5500万亩、养殖动物约1800万头,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得到推广应用,推动了绿色化优质化生产。各地共授权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主体3093个,产品平均用标率90%以上,实现销售额2800多亿元。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保护技术体系、人才体系、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虽然目前工程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但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认知度不高、产业发展不充分、特性保护技术较为薄弱等问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平在培训班授课时说。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备案的特色农产品资源6839个,其中登记保护的农产品不足1/2,发展潜力巨大。

  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是一项中长期规划,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围绕核心生产基地、品牌打造和独特品质保持等任务,力争用5年以上的时间,打造一批特征鲜明、品质优良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一批引领带动力强的地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构建“品牌+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历史文化内涵,讲好地标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文化价值。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发展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