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三农论坛 日期:20200912
小农的种粮逻辑与中国粮食安全策略 把工商资本下乡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开封市乡村旅游业影响力提升研究 推进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 传统古村落的复兴之路
  003版:三农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小农的种粮逻辑与中国粮食安全策略
· 把工商资本下乡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 开封市乡村旅游业影响力提升研究
· 推进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
· 传统古村落的复兴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9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统古村落的复兴之路

——基于浙江丽水下南山村发展模式的思考
安岩 张会吉

  坐落于浙江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的下南山古村落,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现存35幢民居,古朴自然,是浙南山地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众多写生和摄影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为保护古村面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当地政府以“合理开发、科学经营、利益共享”为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间的关系,走出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下南山模式”。

  

  在保护中开发,在传承中复兴

  “政府引+企业管+村民入”,激活古村落的发展内力。政府搭建平台,引进关联度高、实力强、资金足和技术硬的优势企业;企业实施整村开发,负责古村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村民以现有土地、房屋及设施的使用权作为资本,采取“三变”投入模式,发挥村民自身优势,实现三方共赢。

  “定战略+重规划+强管理”,保障古村落的发展动力。以乡村田园生活为建设主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整村搬迁,为古村发展腾出空间;注重规划布局,在立足资源现状、地域条件和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古村落建筑和修复依照古村原貌开展,依托当地农耕文化、传统工艺以及乡土艺人等元素,布局特色鲜明的活动体验区块,打造消费者青睐的古村生活体验型旅游;依托优势企业和村民共同入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化运营,生态化管理,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搞创新+玩特色+挖内涵”,挖掘古村落的发展潜力。以文化传承为突破口,在古村落业态经营上突破传统,融合餐饮、农超、养生、会议等多种服务形式,构建城市生活慢节奏型休闲旅游古村;进行古村原址改造,对古建筑的修复以就地选材、修旧如旧为主,将每一幢房屋、每一亩菜田,甚至每一道残垣断壁、每一口枯井都融入设计中,精心打造村中的小石磨、瓦罐排水等节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圈;内部使用空间则采用现代风格的设计,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打造手工体验区、书吧体验区等区域;实施农旅融合新发展,依托村域内“黑炭杨梅”特色产业和古村民宿文化产业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品牌,成功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让传统古村落焕发新生机的经验启示

  当前,各地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如何让那些特色鲜明、具有传承意义的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呢?

  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发展蓝图。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顶层设计;重视本土传统文化传承,合理选择外来文化产业,既考虑满足城乡居民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也不能破坏当地原有的人文历史和古村风貌。

  构建政企民合作利益共赢模式,突出地域特色。保护好传统文脉和原始风貌,避免大拆大改,从人文角度挖掘传统古村落原有的独特魅力和闪光点,以生态迷人,以特色引人,以服务留人;在发展运营中,积极建立“政府宏观监管、企业市场运营、村民主体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信息公开,动态可视,市场运营,民主监督,明确政府、企业、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

  推动传统古村落保护法制化建设,避免过度开发。继续完善和实施古村落保护与管理法规,将其纳入政府总体发展计划中,使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有法可依;政府在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和统筹协调上适当给予政策倾斜;树立良好的底线思维发展观,避免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和带病开发,切实保护好农民根本利益,增强本土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构建有序文明的新型乡村生活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传统古村落的复兴之路

  

  更多三农理论,敬请关注农民日报社评论部微信公众号:重农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