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下马村岭砌石墙,多亏扶贫书记鉴保江。”这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下马岭村村民们给驻村第一书记鉴保江编的段子。为了助力下马岭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去年4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处级军转干部鉴保江主动报名,成了下马岭村扶贫第一书记。
一年多来,这位经历过部队淬炼的专业干部本着多做实事的为民初心,始终没有停下走街串户的脚步,跟村民聊家常谈未来,凭着一股韧劲,东奔西走、穿梭在田间地头,开车跑了5万多公里,因山路崎岖,更换了4条轮胎,磨坏了3双运动鞋,搞推销、拉资助、跑项目,带着群众走上脱贫增收之路。
鉴保江到下马岭村任职后,入户详细了解村情民情,访遍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经过调研,这里是一个集“高、边、远、穷、少”为一体的低收入村、空心村,403名村民中超过1/3都是低收入群体,且老年人多、残疾人多。过去,苦于找不到新的发展门路,有劲没处使,靠天吃饭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发展之困笼罩着整个村庄。
入村之初,最大的障碍是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对干事创业缺乏信心和热情。鉴保江以加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突破口,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敢闯敢试的劲头,决心帮下马岭村脱贫攻坚。“有事找村干部、办事不出村”成为群众的共识。
下马岭村地处永定河畔,充足的水源,再加上山区温差大、光照充足的优势,让林果业成为村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村里种植的是北京市农委新近研究出的矮化密植红富士,且只用农家肥,是地道的绿色食品。健康无公害又爽口多汁的苹果成熟了,该如何销售出去呢?对于村民来说,这是一道难题。获知此情后,鉴保江立即表示:“我们不能局限在地边路边摆摊等传统的销售模式,有时蹲上一天也卖不出几十元钱,要‘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苹果!”
说干就干。十几次的调研,一待就是几天;数十个电话,一打就是1小时开外。联系帮扶企业、走进农贸市场和果蔬批发市场等,进行自我推销。然而,相比来自山东、陕西的苹果来说,产自北京的苹果并没有价格优势。再加上2019年整个苹果行情十分低迷,重经济效益的商户不愿以高价收购。
受过军旅生涯的历练,性格不服输的鉴保江即使屡遭拒绝,仍然开车带着苹果不厌其烦地四处奔波,仅去年一个销售季,就驾车跑了3万多公里……
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通过昔日的战友,他联系到一个要为职工采购节日福利的公司,在试着采购了几百箱苹果得到了该公司职工们的认可后一举打开了销路。一年间,村集体的苹果销售额近30万元,比2018年增长了400%。与此同时,村民个人的苹果销量也得到提升,比2018年增长了50%。惊喜的村民激动地说:“要不是鉴书记帮我们打开了市场,村里的苹果怎么能卖上这么好的价钱?他真是个好书记!”
“脱低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第一书记,鉴保江深知责任重大,就是为下马岭谋发展找出路。青壮劳力都在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光有苹果种植不行,还要找有工出、有钱拿的落点去干?这是他常思考的问题。
“发展乡村民宿符合门头沟区功能定位,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鉴保江直言。依据下马岭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他联系区文旅局、专业民宿运营团队,打算为有意愿的村民量身创办高端民宿项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直接找到老村支书杜成山,建议村里发展民宿。经过多次劝说,老村支书点头同意,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夜幕降临,鉴保江抬头望见繁星挂满了整个天空,这般景色看上去十分迷人!翌日,他跑到民宿运营团队,提议一定要设计个看星星的屋子。他们深度挖掘下马岭村故事、京西古道文化,并以髽鬏山战役、老十团战斗为抓手,凝聚力量打造红色雁翅。
自打吃了一次原村主任杜兴启爱人做的手擀面,鉴保江的帮扶智慧又被点亮了,“嫂子手艺好,又经营过饭店,房子临109国道,路过的全是摩托车手,开个农家小馆,以面和明清美食为特色,肯定比土里刨食挣得多。资金方面,村里给您点补助!”就这样,杜兴启家的农家小馆开了起来,生意红火。
为了支持村民发家致富,鉴保江还向大家承诺,“只要有好的项目,钱我来想办法。”
在鉴保江的引导鼓励下,下马岭村充分利用盘活闲置农宅,结合村里的山水景色,发展精品民宿,走上了乡村旅游,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吸引城里游客来此度假。目前已有8个项目已经签约,5家精品民宿正在施工,3家风情民宿也将开业。
鉴保江还为村里产业发展做出两年全面规划,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让城里人花钱认领苹果树,村民负责种植养护,实现良性循环。根据认领情况送吃住,同时修复京西古道,打造吃喝玩乐一体化的多功能园区,真正把区域链盘活,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让村民觉得越来越有奔头,脱贫致富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坚定。经过一年多的扎实努力,他带领下马岭村贫困户57户123人脱了贫致了富。
在帮助村民脱贫的同时,鉴保江充分发挥自己常年从事民政工作的优势,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各种政策支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村民谋取福利。
得知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出台了《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精准脱贫工作指导意见》后,鉴保江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切入点,向相关领导提出引入社会组织建立专项扶贫基金的想法。他联系了3家社会组织与村里签订为期两年的帮扶捐赠协议。下马岭村利用社会组织帮扶捐赠的资金,迅速建起了以养老驿站、温馨家园为主的村级福利中心,村里的老人再不用为养老问题发愁了。
驻村以来,鉴保江多方筹集资金,共为村里争取发展资金125万元,组织各类慰问活动5次,为困难家庭发放各种慰问金、慰问品价值17万余元,为村里5名在校贫困生每人发放补助金5000元;为130名低收入农户送去了羽绒服;为15户低收入家庭进行危房改造……这些实事、好事,都办到了村民们的心坎上,村民的口袋里有了钱,提升了生活质量。
“自从鉴书记来了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起色。如今,村里上至80岁老人,下至上学孩子都有相应的福利,我们打心里高兴!”村民们对鉴书记的做法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干部和村民感受到,这位最棒的书记有致富金点子、创业办法多,能带领大家干成事。鉴保江以实际行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中,让村里的老百姓有劲头更有奔头。
“只有全心融入群众,说的话才有人听、做的事才有人认。脱贫攻坚这场仗还没打完,我还要继续坚守,甩开膀子再大干一场,再硬的骨头也要啃!”鉴保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