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晚稻正处于分蘖期。受前期持续阴雨寡照影响,部分中稻生育进程有所推迟、群体质量不高;部分晚稻移栽期推后,秧龄偏长、秧苗偏高、秧苗素质偏弱。针对当前长江中下游中晚稻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强管理、促平衡、增穗粒、防病虫”为要点的2020年长江中下游中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科学管水促平衡。中稻要因苗搁田,苗数过多、叶色浓绿的田块可重晒,其他田块可露田轻晒或分多次晒田。复水后坚持“以润为主,以水调气,水气协调”的原则科学管水,做到水层孕穗,有水抽穗,干湿交替灌浆,收获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后期早衰。对前期搁田叶片已落黄的中稻田块,实行干湿交替间歇灌溉,至孕穗期建立水层;对搁田效果不好、群体偏大的中稻田块,要继续搁田并重搁田,促进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倒能力;对迟播、迟插等群体不足的中稻田块,实行带肥轻搁田,促进分蘖成穗。晚稻要湿润灌溉,促进分蘖发生和群体生长,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的85%左右开始搁田,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搁田控水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中后期水分管理同中稻。
二是合理施肥增穗粒。穗肥的施用要在群体高峰苗已过、叶色明显褪淡显“黄”时,因地、因种、因苗合理施用。一季粳稻穗肥一般在叶龄余数3.5-4.0时,亩施用15公斤复合肥和5公斤尿素;一季籼稻穗肥一般在叶龄余数1.5-2.0时,亩施用7.5公斤尿素和5-10公斤氯化钾。对生育偏迟、群体不足、叶色褪淡不明显的田块,穗肥可提前0.5-1个叶龄期施用,并适当增加用量;对群体旺长的田块,推迟施用穗肥,视叶色褪淡情况,减少穗肥用量或不施氮肥;对受灾较重、发苗迟缓的田块,抢时施用促壮肥,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加快生长发育;对因淹水时间长、根系活力差的田块,适当喷施生长调节剂,养根保叶恢复生机。双季晚稻穗肥一般在植株倒2叶抽出、倒1叶露尖时,亩施用尿素2-3公斤加钾肥4-5公斤;对群体较小的田块,齐穗期亩施尿素2-3公斤或施尿素1.5-2公斤加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克,促进籽粒灌浆成熟。
三是关口前移防病虫。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病情虫情测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强化病虫综合防治。重点做好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瘟病及纹枯病防控。稻飞虱防控要突出“压前控后”,防止穗期暴发成灾;螟虫和稻纵卷叶螟防控要以保护功能叶片为重点,根据“前松后紧、达标用药”的原则,在水稻中后期防治主害代;稻曲病和稻瘟病防控要在破口前和抽穗期做好预防措施;纹枯病防控要重点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选择高含量单剂对口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四是防灾减灾保丰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高温、干旱、洪涝、“寒露风”等灾害预警,及时疏通沟渠,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稻田一定要保持深水层,以水调温。同时,可根外喷施磷钾肥,提高水稻自身抗灾能力。“寒露风”到来时,尚未抽穗的田块要采取灌深水保“胎”;始穗的田块要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提早抽穗;抽穗扬花的田块应灌深水保温御寒。有条件地区可以喷施增温剂,增强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危害,确保安全齐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