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00810
打开市场活力之门 陕西12条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河北打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组合拳” 规范合同也是帮农 置身“窗口”探风景 扎青塘草原欢度金马文化节 绘就现代农业新蓝图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打开市场活力之门
· 陕西12条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 河北打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组合拳”
· 规范合同也是帮农
· 置身“窗口”探风景
· 扎青塘草原欢度金马文化节
· 绘就现代农业新蓝图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绘就现代农业新蓝图

——河南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

  从豫南一粒红遍全球的正阳花生,到豫北一片争相抢购的延津小麦,再到豫西果优味美的灵宝苹果,以及豫东以种植辣椒富民兴县的柘城辣椒……在中原大地上,代表着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的知名品牌日渐增多,叫得也越发响亮,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脚步愈走愈快。

  对照乡村振兴目标,河南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以《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为主导的“1+N”政策体系,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和创新,为全省从传统农业大省迈向现代农业强省指明了路径,描绘了蓝图。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让农业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动源

  农业稳,天下安。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19年增产1.67亿斤,其中小麦总产量750.63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28%以上,“中原粮仓”再次交出一份丰收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在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种粮大户杜焕永看着2000多亩小麦颗粒归仓后,心里感到异常的踏实。“种的是强筋小麦,提前按照订单播种,价格卖得又高,咋能不高兴。”说着杜焕永脸上乐开了花。

  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河南省在优质专用小麦上做文章,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600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350万亩,形成了豫北强筋小麦生产适宜区、豫中东强筋小麦生产次适宜区和豫南沿淮弱筋小麦生产适宜区。

  以挂面生产为主的遂平克明面业有限公司所需要的一部分面粉通过订单收购种粮大户的优质小麦进行加工。“我们与种植户签订优质小麦回收协议,加价回收优质原粮,每亩可使农民增收近百元,企业有粮用,农民有钱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一举多得。”该公司总经理肖吉朝说。

  在汤阴县,该县政府与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优质强筋小麦订单种植框架协议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益海嘉里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形成“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订单小麦种植模式。目前,全县常年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小麦近20万亩,每亩可增加收入100元-150元,带动1.4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创造了优质强筋小麦发展“汤阴模式”。

  为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河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多万亩,强化农业技术装备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处长黄幸福介绍,全省构建了集中统一高效的农田建设管理新体制,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省、市、县三级按6∶2∶2分担配套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夯实了基础。

  在位于长葛市陈昭乡尚庄村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内,种粮大户尚水旺只需要轻点手机,自动喷灌系统就开始了作业。“你看这地块是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里还有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气象观察等设备,高科技真正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何愁不丰产丰收!”尚水旺高兴地说。

  “今年要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66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按照不低于3000元/亩标准,创建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升级版’。”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

  

  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产业有赚头有奔头

  从要产量到要质量,从“闷头苦干”到以市场为导向,河南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小芝麻做成大产业,让豫南平舆县早已“扬名天下”。“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更新品种、开发新产品,让种植收益更高,让种植与加工深度融合,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平舆蓝天芝麻小镇销售总监田雪介绍,目前已经开发出包括传统加工制品小磨香油、芝麻盐、芝麻叶、芝麻花茶,以及精深加工产品、休闲食品等40多种,真正把一棵芝麻用足。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接二连三”,在稳定粮食产量基础上,河南省持续推进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主食产业化和粮食精深加工,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推动农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高效衔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创造了全国市场上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

  近年来,依托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和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驻马店市坚持外引与内育相结合,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培育壮大了王守义十三香、一加一面粉、正康粮油等本土企业,而且吸引了鲁花、君乐宝、今麦郎等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纷至沓来。

  驻马店市委书记陈星介绍,目前,全市创建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80家,产值近1800亿元,农业重点龙头企业37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2.3,打造了超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位于光山县槐店乡的司马光油茶园基地内,十年前的几万亩荒山已变成油茶树覆盖的青山,基地负责人陈世法说起油茶如数家珍,“油茶浑身都是宝,我们通过产业深度开发,生产了茶油、化妆品等,一条产业链上所增加的附加值能大幅增加,真正是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在陈世法的带领下,光山油茶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强化创新,拓展思路,积极把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化产业链在发挥面粉、方便面、汤圆、休闲食品等方面加工优势的同时,支持粮食主产区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延伸来提升价值链,支持和鼓励核心企业构建各类产业综合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供应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做好质量兴农文章,持续以农业创新发展为突破点

  7月初,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的万亩桃园内,一望无际的桃园挂满了已经成熟的水蜜桃,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桃子进行采摘、分拣、装箱,来此收购桃子的大货车排成了长队,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呈现在桃园内。

  立足自身优势,桥北乡推动桃产业业态模式融合,打造成了以桃产业为主,以休闲旅游服务为辅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也撑起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伞”。“春天桃花盛开,夏秋桃子成熟,前来村里赏花、摘桃的游客络绎不绝,桃产业加速了村里的旅游和餐饮的发展。”盐店庄村党支部书记关源群说。

  时下,农村电商的发展,也开辟了农业发展新模式。由河南来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敏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来村网”,自2013年在驻马店上线以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订单农业,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问题,实施“农村电商+订单农业产业扶贫”,带动当地86家合作社开展订单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电商销售。

  “目前,全市建立了176个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开展代买、代卖、提供种植技术和管理等服务,收集当地农产品信息并推动销售。”李敏介绍,去年以来,代卖约2.6万亩的各种蔬果,实现农产品交易额1.5亿元;通过人工智能病虫害远程诊疗和精细化种植技术,服务26万亩的花生、萝卜、辣椒、红薯等农产品订单种植基地。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老百姓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消费不断升级,这也让河南省坚定不移走上了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全省先后培育了600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三品一标”农产品4679个。

  让绿色成为农业最亮丽的底色。几年前,位于虞城县的懂菜农业科技公司随着种植农产品的规模扩大,效益却增长缓慢。该公司严格采用绿色食品生产规程,产品通过绿色认证后,销售价格提升15%-20%,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增效之路。

  挖掘农业资源多重价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河南各地积极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信阳市郝堂村便是依靠自身资源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来了不想走”的网红打卡地。“郝堂名气在外,每到节假日,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的民宿也是爆满。”郝堂“上山下山”民宿店主胡涛在外事业有成后,看到村里的变化后,毫不犹豫返乡二次创业,并取得了成功。

  时下,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农业大省河南正在向农业强省加速迈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上,一曲中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和谐新曲正在奏响。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