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00508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图片新闻 山东青岛:农业生产线上服务唱主角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出“5+1”工作专班制度 习近平分别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通电话 贵州压实任务保粮猪生产 为农而担 农村推广垃圾分类重在“接地气”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 图片新闻
· 山东青岛:农业生产线上服务唱主角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出“5+1”工作专班制度
· 习近平分别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通电话
· 贵州压实任务保粮猪生产
· 为农而担
· 农村推广垃圾分类重在“接地气”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5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四川成都市以特色镇与川西林盘为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观察
本报记者 李炜 张艳玲 余瑶

  3月25日零时,四川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在精准有效常态化实施疫情防控的同时,城市和乡村逐渐复苏。

  一个事关成都未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四川省委、成都市委主要领导案头的重要议题,正加紧部署推进。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党中央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是对成都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充分肯定,是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最重要、最独特的国家定位。”在4月24日举行的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指出,示范区建设是前期公园城市建设实践的全面深化,蕴含着农耕城镇的乡土守望、工业城市的标准高效、生态城市的绿色低碳、世界城市的开放包容。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以深邃洞察和战略远见为成都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都迎来了新时代分量最重的一份考卷。

  如果说,公园城市建设是成都在新时代的一次转型与突围,那么,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则是成都创新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两年间,站在城市和乡村“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成都深刻认识农业农村时代价值,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破题

  

  ——推进特色镇建设与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既是创新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也是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做精做细乡村旅游、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之举

  作为四川唯一的“主干”城市,成都以仅占全省2.5%的面积,承载了全省18%的人口,贡献了38%的GDP,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前三,机动车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成都在跃居“新一线”城市的同时,资源、人口、环境的约束日益凸显。

  从建设公园城市到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书记的两次“点题”,为成都永续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如何破题?两年前,一场关于城乡发展的大讨论在成都上下广泛展开——

  从城市看,中心城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进一步疏解城市功能,打破圈层结构,重塑城市形态是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从乡村看,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转变,乡村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加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从城乡看,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城乡二元结构被逐步打破,乡村已经由功能单一、脱离城市的边缘地带,转变为承接城区功能、延伸城市形态的广阔腹地。

  公园城市需要乡村表达,乡村振兴离不开城市参与。乡村与城市,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在乡村振兴战略、公园城市理念的双重指引下,重新被认识、被解构,牵引着成都从城乡统筹加速迈向城乡融合,从农业多功能性拓展进入农村多功能性拓展的新阶段,而特色镇与川西林盘则成为路径转轨的两大抓手,成为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两大载体。

  为何是特色镇和林盘?这是问题导向与方法应用的结合。对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成都系统梳理后发现镇村两级资源的错位:本应发挥连城带村作用的镇级节点能级不足,场镇平均建设用地仅为0.43平方公里,人口、产业、信息集聚力有限;而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迁出,大量农房出现闲置。据统计,成都全市42万个农村居民点平均居住人口不到15人。其中,大量独具成都平原农居特色的林盘院落,更是处于路断、房陋、林乱、村空、配套缺的窘境。

  问题所指正是破题之处,路径逐渐清晰:根据主导产业发展布局谋划特色镇建设,引导资金向特色镇(街区)流动、产业向特色镇(街区)集聚、人口向特色镇(街区)转移,形成产业集聚、功能复合、连城带村的特色镇(街区);同时,深入挖掘川西林盘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在提升其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植入现代产业功能,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新经济消费场景,让林盘宜居、宜业又宜游。

  “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的产业集群,不仅为疏解城市功能,打破圈层结构提供了突破口,为生态本底厚实、农业禀赋优越的“西控”区域提供了生态价值转化的新引擎,更为重塑城乡经济地理、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推动形成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顺其势、应其变。2018年,成都将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系统谋划、集成推进,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高度重视,亲自谋划思路抓部署。

  

  联动

  

  ——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项创新工作,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需要党委政府全力推动,更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撑体系

  作为一项重塑城乡经济地理的系统工程,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不是靠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完成的,必须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推动。

  为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目标,成都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特色镇(街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县委领导挂帅,成员单位涉及几十个部门,职责任务分别细化落实,形成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没有成熟的路径和模式可循,只能边干边想边调整。

  2018年,成都启动首批特色镇培育创建和1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2019年,在全面梳理一年来项目推进情况后,针对各特色镇产业布局出现的同质化倾向、主导产业不鲜明问题,成都进行了一次规范引导行动——按照“数字经济、高端制造、金融商贸、文化创意、运动康养、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类型,指导区(市)县对特色镇(街区)和川西林盘进行梳理分类,确定产业发展的市级指导部门,分类推进、精准施策。

  同时,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2019年度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思路,从“优规划、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建机制”六个方面着力,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和效能监督体系。

  “72项具体工作,36个市级部门都有任务,策划规划指导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体系、人地钱要素支持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围绕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建设的各个环节,制度机制被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社区治理、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被统筹进来,实现同部署、同建设、同推进。”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俊国表示,这是一次全面务实可操作的细化方案,对于蓝图的落地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先策划后规划、不设计不建设”是成都推进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基本准则。为了提升策划规划水平,2019年底,成都向全球设计师发出邀请,为资源禀赋、产业支撑、公共基础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6个特色镇(街区)和16个川西林盘征集规划设计方案,以形成高标准引领示范作用。

  

  共创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政府、企业、村集体与村民多方主体共建共享,实现特色镇与川西林盘可持续发展

  “遵循市场化逻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实现高水平运营的关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斌认为,只有把政府的政策主导优势、国企的资源整合优势与民企的专业化经营优势结合起来,撬动社会资本入场,才能实现特色镇与川西林盘的可持续发展。

  万事开头难。两年来,成都各级政府常态化、制度化到全国各地开展特色镇和川西林盘项目招商推介活动,系统、精准开展项目策划、包装、营销等工作,全力招引社会资金。同时,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盘活“钱”与“地”:设立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财政贴息、直接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利用低丘缓坡和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建设特色镇,鼓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行开发运营、联营、入股等方式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释放土地活力。

  记者采访发现,两年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在成都各地已经呈现出不同的诠释,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与社会资本合作,创造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生动经验——

  以“拾里庭院”项目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模式。借着政府“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的东风,新都区新繁镇汪家村石家院子林盘内的29户村民将多余房屋、闲置庭院使用权以及耕地经营权量化入股,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在对林盘进行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的过程中,通过物理隔断、技术隔音等手段,在不影响村民生活的同时,精打细算留出商业空间,同时引入专业商业运营公司,打造“拾里庭院”文旅聚落。入驻商家获得经营收益,运营方获得经营分成,村集体与农民的收益由单纯的土地房屋租金变为“保底金+营业额股本分红”。

  以“九坊宿墅”项目为代表的合作联营模式。在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杨家院子,农民资产以股权量化的方式进入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公司与知音元集团以49%∶51%的占股比例共同组建成都九坊宿墅项目公司。该公司敲定17个农家院落进入项目,采取福利宿舍、邻里合居、建廉租房、“背靠背”组合建设等方式合理安置农户,打造乡趣深度体验工坊。村集体获得项目经营、租金等收益,农民则可取得股份分红、岗位工资等收益。

  以天府童村亲子研学川西林盘项目为代表的“国企搭台”模式。天府童村项目位于白沙街道茅香村和梅家村,总投资约3亿元,规划面积约4500亩。天府新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总操盘手,负责项目策划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并与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携手成立资源运营平台,将农地、林地、农房等资源统筹起来,引入多家民营企业前来投资兴业,高规格植入文化旅游、乡野体验、亲子教育等新型业态。

  

  重塑

  

  ——新业态层出不穷,释放发展活力,从整洁村貌到文明乡风、从增收致富到创业奔小康,成都乡村经历从骨架到肌理的塑形与重构

  漫步都江堰市柳街镇川西音乐林盘,流水潺潺,修竹成荫,轻音乐环绕耳边,民宅错落有致。林盘深处,一间题词“猪圈”的茅檐草舍人气最旺。这是一家由废弃猪圈改造而成的时尚咖啡馆。往来游客怡然自得,在竹林下坐上一天,喝喝咖啡聊聊天,“巴适得板”。

  新都区三河街道沸腾小镇竟将火锅搬进了公园——星空下,湖泊边,绿荫里,每一间火锅屋藏着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湖上五色灯光变换,水幕电影轮番上演,深情款款的歌手低声吟唱,音乐喷泉踩着鼓点节拍激情舞动。木屋内红汤翻滚沸腾,吃一口鲜热香辣,酣畅淋漓之感从每一个毛孔中舒展开来。食客纷至沓来,月经营收入最高时近千万元。

  天府新区新兴街道创意小镇以田园式、低密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重新定义成都田园办公新方式,为企业提供一个智能共享的办公环境,打造出全国第一的乡村振兴全产业链生态圈企业总部基地。

  ……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晓东告诉记者,每一个成功的特色镇与川西林盘案例,无一不是将乡村生态价值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转化。乡村资源盘活了,人气也聚集起来了。

  在大邑县“稻乡渔歌”青农创业孵化中心的孵化下,董场镇村民王娟将自己植入“稻乡渔歌”的产业生态链中,创办“妈妈厨房”农家乐,把做泡菜的手艺发展成了事业;柳街镇33岁村民罗丹进入“猪圈咖啡”当服务员,凭着一手轻巧漂亮的十二生肖萌宠拉花,她的月薪涨到了5000元;在音乐林盘带动下,柳街镇“七里诗乡”景区、“水月民宿”等特色旅游资源全盘复活,100余张原乡民宿床位供不应求。

  在崇州竹艺村,优美的环境、便捷的服务,吸引了以三径书院运营人马嘶、遵生小院负责人冯玮为代表的一批“新村民”入驻。传统乡土社会被解构,乡村如何有效治理?绕村溜达一圈,记者似乎从院墙上找到了答案。竹艺村每家院墙只有半人高,院门随意敞开,院内风景尽收眼底。这也许透露出新老村民相处的奥秘:打开了院门,也就打开了心门。

  从整洁村貌到文明乡风,从增收致富到创业奔康,在特色镇建设与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中,成都乡村经历了从骨架到肌理的塑形与重构。

  百村呈百态,蜀风好雅韵。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走来,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再向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发,乡村正日益成为人们喜爱向往的“诗和远方”。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