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健康养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畜禽粪污存得住、运得出、用得掉
· 饲料“禁抗”倒逼毛皮养殖业绿色发展
· 图片新闻
· 海肠大水面池塘养殖成功
· 赵志刚:做畜牧产业的守护者
· 李红亚:热心为养殖户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海肠大水面池塘养殖成功
王祖峰 本报记者 韩超

  近日,“海肠大水面池塘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在辽宁省锦州凌海市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项目成功打通了海肠人工养殖的最后一关,为海肠大范围人工养殖和资源恢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介绍,海肠学名为“单环刺螠”,是一种长圆筒形的环节动物,浑身软糯无毛刺,呈浅粉黄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韩国沿海地区的名贵海鲜食材,是我国山东、河北和辽宁沿海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珍品,被誉为“裸体海参”,海肠捞饭、海肠水饺等均为大连、山东等省市地方名菜。海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检测,海肠体壁富含1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每百克湿重海肠体壁含氨基酸6.43克、蛋白质8.22、钙27.6毫克、铁31.9毫克、锌1.5毫克。

  近年来,海肠自然资源数量日趋下降,市场售价达150元/公斤以上。虽然海肠人工育苗技术早已获得成功,但因其养殖后期滞长、出皮率较低等原因,规模化人工养殖仍未广泛开展。

  自2017年起,大连海洋大学周一兵教授、杨大佐研究员团队与大连益纳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根据海肠的生物学特性,改进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从池塘选择、养殖容量估算、初级生产力调控以及越冬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尝试和努力,在1200亩的大水面近海池塘成功实现了海肠人工养殖。经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们的现场测定,养殖海肠规格齐整,皮质厚重,18个月的养殖周期内,商品海肠平均体重达60g以上,日均捕捞量达1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1.2万元以上。

  海肠大水面池塘养殖的成功,不仅能够提供优质蛋白、丰富百姓“菜篮子”,也为我国北方重要海珍品人工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模式保障,推动渔业提质增效、促进渔民增收。此外,海肠对硫化物有较强的耐受与解毒能力,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未来将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发挥一定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